三皈的意思、三皈的詳細解釋
三皈的解釋
見“ 三歸 ”。
詞語分解
- 三的解釋 三 ā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數: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皈的解釋 皈 ī 〔皈依〕原指佛教的入教儀式,後泛指信奉佛教或參加其他宗教組織。亦作“歸依”。 筆畫數:; 部首:白;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三皈”是佛教術語,全稱“三皈依”,指佛教徒正式皈依佛、法、僧三寶的儀式與信仰核心。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三皈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佛教信仰的根基。其中:
- 皈依佛:以佛陀為導師,不皈依其他宗教的神靈或教義。
- 皈依法:以佛教經典(如三藏十二部)為教義準則,不依賴外道典籍。
- 皈依僧:以出家僧團為修行榜樣,不追隨外道群體。
二、核心意義
- 信仰确立:三皈是成為佛教徒的入門儀式,标志着正式接受佛教教義。
- 修行方向:通過皈依三寶,明确以佛的覺悟、法的真理、僧的清淨為修行依止。
- 破除外道:強調不皈依天魔、神仙或非佛教思想,保持信仰的純粹性。
三、延伸關聯
- 與五戒的關系:三皈常與“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結合,構成佛教徒的基本行為規範。
- 文化影響:漢語中“皈”字專用于佛教語境,讀音為“guī”,意為“歸向、依靠”。
四、注意事項
- 三皈需通過正式儀式完成,通常由出家僧衆主持。
- 部分文獻中“三皈”亦寫作“三歸”,如《史記》提及管仲修築“三歸台”,但此與佛教術語無直接關聯。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演變或經典依據,可參考佛教典籍如《大乘義章》《西遊記》等文獻(來源綜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皈》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三皈》是佛教用語,指的是佛、法、僧三個歸依對象。佛指釋迦牟尼佛,法指佛所傳授的教法,僧指出家修行者。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皈》的拆分部首為“扌”和“皀”,其中“扌”是手部的意思。它共有8個筆畫。
來源
《三皈》作為佛教用語,最早出現在佛經中,是佛陀指導弟子修行的基礎之一。
繁體
《三皈》的繁體字為「三皈」。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規範,古時候寫作「三皈」的字形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現代字形的特征。
例句
1. 弟子在佛前三皈,發起菩提心,立志成為法喜充滿的人。
2. 修行者一定要牢記三皈,才能得到佛法的保護和指導。
組詞
1. 皈依:指向某個崇高的存在或價值歸攏。
2. 歸依:表示心甘情願地歸附或歸屬于某個對象。
近義詞
1. 皈依
2. 歸依
反義詞
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