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畏犧的意思、畏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畏犧的解釋

謂害怕成為祭祀宗廟的犧牲。語本《莊子·列禦寇》:“或聘於 莊子 , 莊子 應其使曰:‘子見夫犧牛乎?衣以文繡,食以芻叔,及其牽而入於太廟,雖欲為孤犢,其可得乎?’” 漢 班固 《幽通賦》:“ 周 賈 盪而貢憤兮,齊死生與禍福,抗爽言以矯情兮,信畏犧而忌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畏犧”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因害怕被選作祭祀的犧牲品而産生的恐懼或逃避心理。該詞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哲學意蘊,以下從詞典釋義與文獻依據角度詳細說明:


一、詞彙釋義

  1. 字義分解

    • 畏:恐懼、害怕。《說文解字》:“畏,惡也。”
    • 犧(犧):古代祭祀用的純色牲畜。《周禮·地官·牧人》:“凡祭祀,共其犧牲。”

      合成詞義:因恐懼成為祭祀犧牲品而逃避。

  2. 完整釋義

    “畏犧”形容人對某種崇高身份或使命的畏懼與回避,常隱喻因擔憂責任、風險而拒絕承擔重要角色。其哲學内涵強調對世俗價值的疏離,多見于道家思想語境。


二、文獻溯源與經典用例

該詞典出《莊子·列禦寇》,原文記載:

“或聘于莊子,莊子應其使曰:‘子見夫犧牛乎?衣以文繡,食以刍菽。及其牽而入于大廟,雖欲為孤犢,其可得乎!’

莊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椁,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玑,萬物為赍送……’弟子曰:‘吾恐烏鸢之食夫子也。’莊子曰:‘在上為烏鸢食,在下為蝼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參考《莊子·列禦寇》

解析:


三、權威詞典收錄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7冊第68頁:

    畏犧(wèi xī):謂畏懼成為祭祀犧牲。典出《莊子》。指因怕被利用而逃避。

    例證:宋·劉克莊《賀新郎·拂袖歸來也》:“古來多被虛名誤。甯負虛名身莫負,勸君頻入醉鄉來,此是無愁無恨處。”

  2. 《辭源》(修訂本)第3冊第2101頁:

    畏犧:懼為犧牲。《莊子·列禦寇》:“或聘于莊子”,莊子以犧牛為喻拒之。後因以“畏犧”指隱士逃避征聘。


四、文化意蘊與延伸

“畏犧”承載道家對生命自由的深刻思考:


參考文獻

  1. 《莊子·列禦寇》

    原文來源:中華書局《莊子集釋》(郭慶藩輯)

    線上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莊子》原文

  2.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編纂: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19年

  3. 《辭源》(修訂本)

    編纂:商務印書館,2015年

網絡擴展解釋

“畏犧”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本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一、本義溯源
源自《莊子·列禦寇》中的典故:莊子以犧牛比喻名利束縛,犧牛雖被錦衣玉食供養,最終卻成為祭祀犧牲品,暗喻追逐名利可能付出自由甚至生命的代價。因此“畏犧”本義指因害怕成為宗廟祭祀的犧牲而選擇避世,體現道家對自然本真的追求。例如漢代班固《幽通賦》中“信畏犧而忌服”即表達此意。

二、現代引申義
現多用于貶義,形容人因害怕犧牲個人利益而退縮,缺乏擔當精神。例如在團隊合作或面臨挑戰時,因畏懼風險或損失,不敢承擔責任。

使用場景與情感色彩

相關辨析
需注意其與近義詞“畏首畏尾”的區别:後者側重猶豫不決,而“畏犧”更強調因怕損失利益而逃避責任。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古典用法與當代語義存在一定差異。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原文及《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報喏寶重八要擦澡城牆愁黛揣微垂稱篡夫翠燦當刻澹生堂爹爹諜人端愛繁複旛幟輔導敷化浮徵羔裘廣張桂花餅過手貨還世鴻文毀罵禍從口生駕帖解罔踦零錢津浪進展乩仙恐後無憑寬懷大度立腳點龍體鹵蝦路遠迢迢麻鬥扪月盤翼蝠科乾浄巧媚俏語喬裝打扮琦珍三複槮爽聖駕收食素裡它界彈奏拓撲猥奧限棒賢孝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