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畏犧的意思、畏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畏犧的解釋

謂害怕成為祭祀宗廟的犧牲。語本《莊子·列禦寇》:“或聘於 莊子 , 莊子 應其使曰:‘子見夫犧牛乎?衣以文繡,食以芻叔,及其牽而入於太廟,雖欲為孤犢,其可得乎?’” 漢 班固 《幽通賦》:“ 周 賈 盪而貢憤兮,齊死生與禍福,抗爽言以矯情兮,信畏犧而忌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畏犧”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本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一、本義溯源
源自《莊子·列禦寇》中的典故:莊子以犧牛比喻名利束縛,犧牛雖被錦衣玉食供養,最終卻成為祭祀犧牲品,暗喻追逐名利可能付出自由甚至生命的代價。因此“畏犧”本義指因害怕成為宗廟祭祀的犧牲而選擇避世,體現道家對自然本真的追求。例如漢代班固《幽通賦》中“信畏犧而忌服”即表達此意。

二、現代引申義
現多用于貶義,形容人因害怕犧牲個人利益而退縮,缺乏擔當精神。例如在團隊合作或面臨挑戰時,因畏懼風險或損失,不敢承擔責任。

使用場景與情感色彩

相關辨析
需注意其與近義詞“畏首畏尾”的區别:後者側重猶豫不決,而“畏犧”更強調因怕損失利益而逃避責任。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古典用法與當代語義存在一定差異。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原文及《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畏犧的意思

畏犧(wèi xī)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畏指害怕,畏懼;犧指獻祭,祭祀。因此,畏犧的意思是害怕祭祀、獻祭或犧牲。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畏的拆分部首為田,總計5畫;犧的拆分部首為牛,總計7畫。

來源和繁體

畏犧是古代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詞彙,來源于《周禮·春官宗伯·犧牲》。在繁體字中,畏犧的寫法依然保留。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書寫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畏犧在古代的寫法為「畏」字底部加上「犧」字右上角的點,形狀看起來更接近于象形。

例句

1. 他對于參加畏犧儀式一直感到恐懼。

2. 孩子們被教育要尊重傳統文化中的畏犧精神。

組詞

畏首畏尾、畏影而走、畏葸不前、畏敵如虎

近義詞

敬畏、顧忌、懼怕

反義詞

勇敢、大膽、無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