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曲不離口的意思、曲不離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曲不離口的解釋

意謂曲子要天天唱,才會熟練精妙。比喻熟能生巧。 朱自清 《論誦讀》:“但是誦讀總得多讀熟讀,才有效用;‘曲不離口’,誦讀也是一樣道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曲不離口”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ǔ bù lí kǒu,其核心含義是:曲子要經常唱才能熟練精妙,比喻技能需反複練習才能達到熟練境界,強調“熟能生巧”的道理。

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成語中的“曲”指樂曲或技藝,“不離口”意為持續練習。整體強調通過反複實踐(如每日歌唱或訓練)來提升熟練度,最終達到精通的水平。

  2. 出處與背景
    該成語出自朱自清的《論誦讀》,文中提到:“‘曲不離口’,誦讀也是一樣道理。” 作者借此說明誦讀與技藝練習的共通性,即需長期堅持才能見效。

  3. 用法特點

    • 常與“拳不離手”連用,形成對仗句式(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共同強調勤練的重要性。
    • 多作賓語或定語,用于勸誡他人堅持練習,或描述長期訓練的狀态。例如:“要想在比賽中獲獎,必須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4. 相關例句

    • 孫犁在作品後記中寫道:“從業務上,也算是曲不離口,弦不離手吧?”
    • “三天不練就生疏了,真是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5. 擴展知識
    該成語的英文可譯為“No day without a line.”(源自拉丁諺語),與中文的“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含義相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曲不離口的意思

《曲不離口》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曲子或歌曲非常熟悉,可以隨時口哼出來,形容人對曲子或歌曲的津津樂道。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曲不離口》的拆分部首為曰、口,其中曰的部首為日,口的部首為口。

《曲不離口》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和繁體

《曲不離口》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詩中的一句,“曲徑通幽處,離言盡口無。”,後來演變成成語。

在繁體字中,《曲不離口》的寫法為「曲不離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曲的字形為「」,離的字形為「」。

例句

他是個音樂愛好者,對于流行歌曲《小幸運》可謂是《曲不離口》,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唱上一段。

組詞

曲調、曲藝、曲子、曲譜。

近義詞

耳熟能詳、滾瓜爛熟。

反義詞

生疏、陌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