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司空的意思、大司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司空的解釋

官名。 春秋 晉 有大司空,主司土木。 漢成帝 時,改禦史大夫為大司空, 哀帝 時曾複舊稱,後再改為大司空,與大司徒、大司馬并稱三公,成為共同負責最高國務的長官。 東漢 以後但稱司空。 明 清 用作工部尚書的别稱。 明 李攀龍 《上朱大司空》詩:“河堤使者大司空,兼領中丞節制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司空”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其職能和地位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起源與職能
    大司空最早出現于春秋時期的晉國,主要負責土木工程、水利建設等事務。周代時,司空(大司空)為“掌工程之官”,與司徒、司馬并稱“三司”。

  2. 漢代演變

    • 漢成帝時期(公元前32年),将原禦史大夫改稱大司空,位列三公(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成為國家最高行政長官之一,分管監察與工程。
    • 東漢後簡稱為“司空”,但職能逐漸虛化,成為榮譽性職位。
  3. 後世發展

    • 明清時期,工部尚書常被尊稱為“大司空”,延續了其管理工程事務的職能傳統。
    • 在文學作品中,該詞也被引申為“擅長治國或工程事務的能臣”。
  4. 外文翻譯
    德語中對應譯為“Arbeitsminister”(勞動部長),體現其職能特點。

大司空的核心職能始終圍繞工程與建設,但地位從實權官職逐漸演變為象征性頭銜,最終成為工部尚書的代稱。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司空(dà sī kōng)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古代中國官制中的一官職位,主要負責管理都城的市政、警務和街巷治安等事務。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大:部首為大,總筆畫數為3。 - 司:部首為口,總筆畫數為5。 - 空:部首為穴,總筆畫數為5。 來源: 大司空一詞源于中國古代晉朝時期的官制,是實行官員分工和專職化的一項重要制度,旨在維護都城治安和促進市政發展。 繁體: 大司空的繁體字為「大司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大司空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較大的變化。 例句: 1. 他被任命為大司空,負責城市的發展和管理。 2. 大司空需要做好維護市政秩序和治安的工作。 組詞: - 司空見慣(形容已經非常習慣和習以為常的事物) - 司空藐視(形容對某事物不屑一顧) - 司空無慣(形容沒有常規的事物) - 司空目及(形容能看到的範圍) - 司空離合(形容變化無常) 近義詞: 大官、城管、都市管理官、治安官、市政官 反義詞: 無官、無負責、無管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