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供遊客休息遊玩的亭子。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濟水》:“此水便成浄池也。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負日,俯仰目對魚鳥,水木明瑟,可謂 濠 梁之性,物我無違矣。”
(2).猶驿亭。古代迎送官員或賓客的處所。 南朝 梁 劉潛 《北使還與永豐侯書》:“足踐寒地,身犯朔風,暮宿客亭,晨炊謁舍。” 唐 朱慶馀 《送窦秀才》詩:“ 江 南才子日紛紛,少有篇章得似君。清話未同山寺宿,離歌已向客亭聞。”《資治通鑒·後漢高祖乾祐元年》:“癸酉至 長安 , 永興 節度副使 安友規 、巡檢 喬守溫 出迎 王益 ,置酒於客亭。” 胡三省 注:“諸州鎮皆有客亭,以為迎送、宴餞之所。”
“客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供遊客休憩的亭子
指園林、景區中為遊客提供休息、賞景的亭子。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濟水》記載:“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負日,俯仰目對魚鳥”,描述了客亭與自然景觀的融合。
古代驿亭
作為驿站的附屬建築,用于迎送官員或賓客。南朝梁劉潛《北使還與永豐侯書》提到“暮宿客亭”,唐代朱慶馀詩中也有“江南才子日紛紛”的客亭送别場景,均體現其作為交通樞紐的功能。
該詞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既可指實體建築,也承載曆史文化内涵。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水經注》《全唐詩》等文獻。
客亭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客”和“亭”。
“客”字的部首是“宀”,總共有8畫;“亭”字的部首是“亠”,總共有9畫。
“客亭”一詞最初出現在《詩經》中,是指為來賓在路旁設立的過夜的地方。
繁體字“客亭”為「客亭」。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客亭”的形狀基本保持一緻。
1. 他在路上遇到了一個客亭,便停下來休息。
2. 這家酒店的外面有一個精美的客亭,供客人休息飲茶。
1. 客廳
2. 客房
3. 客人
4. 庭院
5. 亭子
1. 客棧
2. 客店
3. 酒店
4. 旅館
1. 主人
2. 主廳
3. 招待所
4. 屋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