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警柝的意思、警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警柝的解釋

警夜時敲擊以報更的木梆。 唐 蘇颋 《奉和聖制登太行山中言志應制》:“曉巖中警柝,春事下蒐田。” 宋 彭龜年 《壽張京尹》詩:“三年尹王都,警柝清夜眠。” 明 梁儲 《勸止臨幸疏》:“而直廬拱衛官軍萬餘,警柝之聲,夜以達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警柝”是古代用于夜間警戒、巡邏時敲擊的木質器具,具有報時和示警的雙重功能。其具體釋義如下:

詞義解析

文獻例證 唐代蘇颋詩句“曉巖中警柝”描繪了黎明前山間巡邏敲擊柝的場景;宋代彭龜年詩中“警柝清夜眠”則反映了官員值守時柝聲伴隨的辛勞。明代文獻中亦提及萬人衛隊夜間警柝聲通宵達旦,凸顯其軍事用途。

關聯擴展 類似工具還有“金柝”(金屬制,多見于邊塞詩),但“警柝”更側重治安功能。現代已無實物沿用,僅存于古籍與文學作品中。

因當前僅有一個低權威性來源,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或《辭源》等工具書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警柝

警柝(jǐng guì)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其中,“言”是指事物的表達和表明,也是用來表示語言的部首;“木”則是指木材、木頭等有關木質材料的部首。

警柝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網絡用語的簡化寫法“警告”和“諷刺”。它原本是在網絡語言中使用的一個詞彙,後來經過演變和推廣,正式進入現代漢語詞彙中。

根據繁體字,“警柝”可以寫作“警槨”。繁體字中的“槨”與簡體字的“柝”有相同的發音和意思。

古時候漢字在寫法上也有所不同。以“言”作為部首的古代寫法是“⺊”,以“木”作為部首的古代寫法是“木”。而現代漢字的寫法則将這兩個部首合并成當前的“言”和“木”。

以下是一個關于“警柝”這個詞的例句:

他的發言就像一把警柝,讓人不得不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

與“警柝”相關的組詞有:警告、警示、柝杖等。

與“警柝”意思相近的詞有:警示、警覺、警戒等。

與“警柝”意思相反的詞有:安慰、鼓勵、寬慰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