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羅纓的意思、羅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羅纓的解釋

絲制冠帶。 漢 繁欽 《定情詩》:“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宋史·輿服志四》:“進賢冠以漆布為之,上縷紙為額花,金塗銀銅飾……以羅為纓結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羅纓”是古代漢語中的服飾相關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絲制的冠帶或裝飾性絲帶,主要用于兩種場景:

  1. 冠飾:作為官員冠帽的系帶,如《宋史·輿服志》記載進賢冠用羅纓結系;
  2. 佩飾:用于系結玉佩的彩色絲帶,常見于貴族服飾,如三國曹丕詩句“羅纓從風飛”即描寫絲帶飄逸之态。

二、婚禮象征意義

在婚俗中特指新娘腰間所系彩色絲帶,代表婚姻盟約。《詩經》記載“親結其缡,九十其儀”,描述母親為出嫁女兒束結羅纓的儀式,這一過程稱為“結缡”,後成為成婚代稱。

三、文學意象

常出現在詩詞中表達情感聯結,如:

四、曆史演變

漢代已見于服飾制度(如《定情詩》),宋代仍用于官服(《宋史》),說明其作為傳統服飾元素延續千年。


提示:不同語境中具體指代可能側重冠帶、玉佩帶或婚俗絲帶,需結合文本背景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羅纓的意思

羅纓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主要有以下幾個意思:

1. 原指車轅上的彩色繩子,後來泛指裝飾品、紋飾等。

2. 比喻軍隊的旗幟、軍裝等裝束。

3. 比喻英雄壯舉。

4. 比喻事物的頂端或正中。

5. 形容光亮、銳利。

拆分部首和筆畫

羅纓的偏旁部首是缶(fǒu),總筆畫數為14。

來源和繁體寫法

羅纓的來源較為複雜,是由“罒”、“羅”、“缶”和“纟”四個部分組合而成。其中,纟是織物的意思,罒代表羅網,羅表示鳥獸羽毛的彩色緞帶,缶表示盔盎,引申為兵器。繁體寫法為羅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羅纓的舊字形使用了一種和現在稍微有些不同的結構。它的寫法是将“纟”放在上方,置于“羅”和“缶”的中間。

例句

1. 看到他揮舞着手中的利劍,頭上戴着盔纓,真是英勇無畏。

2. 隊伍前面高高挂起的紅旗,宛如一面勇敢戰士的羅纓,鼓舞着人們的士氣。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羅刹、纓絡、羅網、羅矛、纓帶。

近義詞:纓帽、纓頭。

反義詞:散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