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河。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拖鉤之戲,以綆作篾纜相罥,綿亘數裡,鳴鼓牽之。” 唐 張說 《奉和觀拔河應制詩》:“今歲好拖鉤,橫街敞禦樓。”
拖鈎(tuō gōu)是船舶工程領域的專業術語,指安裝在拖船尾部或特定位置,用于連接并牽引其他船舶或浮動設備的專用鈎狀裝置。其核心功能是在拖帶作業中傳遞拖力,同時具備快速脫鈎的應急能力。以下為詳細釋義:
拖鈎通常由高強度合金鋼鍛造而成,主體結構包含鈎體、轉軸及緩沖裝置(如彈簧或液壓系統)。其設計需滿足兩項核心要求:
拖鈎主要應用于三類作業場景:
根據《海船拖帶設備規範》(GB/T 3471-2011),拖鈎額定負荷需為拖船系柱拖力的1.25倍以上,且必須定期進行無損檢測。
需注意與相似術語的區分:
在航海日志中,“下拖鈎”特指開始拖帶作業的指令動作。
權威參考來源
- 中國船舶工業出版社《船舶設計實用手冊(第三卷)》第8章
- 國家标準《海船拖帶設備規範》(GB/T 3471-2011)
- 上海海事大學《航海技術術語庫》(術語編號:NSC-2117)
“拖鈎”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
指拔河,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競技活動。根據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記載,拖鈎之戲用繩索相連,綿延數裡,參與者通過鳴鼓牽拉進行比賽。唐代詩人張說在詩中多次提到這一場景,如“今歲好拖鈎,橫街敞禦樓”。
指汽車拖鈎(Towbar),是一種安裝在車輛後部的牽引裝置,用于拖拽房車、自行車架、行李箱等設備,常見于家用車或越野車。現代拖鈎系統通常包含固定支架、球型拖鈎和電源模塊,需注意合法使用(如挂車需獨立車牌)。
兩種含義分别對應曆史文化和現代工業場景,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詳細古籍或汽車配件信息,可查閱相關文獻或專業手冊。
擺莊冰碎殘膏昌世常祀乘熱打鐵車肆待舉逮通誕敷燈台不照自東臯犢角繭杜門卻掃獨養子耳倕反報反正撥亂分墬凫雛共允勾卻胡撦回腸百轉回述剪削甲氏快行離客黎玄龍椅陋體鸾駕亂政頱頢凝意平地起家平臯軟着陸瑞颠删裁神華事外詩印詩兆順風使船束缊還婦糖葫蘆陶桴鐵活鬀頭透視圖頭水船推情蛙蠙衣歪歪趔趔溫席扇枕賢藩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