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虀的意思、甕虀的詳細解釋
甕虀的解釋
見“ 甕齏 ”。
詞語分解
- 甕的解釋 甕 (甕) è 一種盛水或酒等的陶器:水甕。酒甕。菜甕。甕城(圍繞在城門外的小城)。甕牖(弖 )繩樞(以破甕作窗戶,以草繩系戶樞。形容家裡窮)。 姓。 筆畫數:; 部首:瓦; 筆順編號:
- 虀的解釋 虀 ī 古同“齑”。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甕虀(wèng jī)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由“甕”與“虀”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裝腌菜的陶甕,常引申為清貧簡樸的生活境況。以下從詞義、典故及文化象征角度分述:
一、字義解析
- 甕(wèng)
指口小腹大的陶制容器,常用于儲水、腌菜或盛酒。如《說文解字》釋:“甕,罂也。”
- 虀(jī)
本義為切碎的腌菜、醬菜,後泛指粗劣的食物。如《玉篇》注:“虀,腌菜也。”
複合詞“甕虀”即指腌制菜蔬的陶甕,象征飲食簡陋。
二、典故溯源與文化象征
該詞因北宋名臣呂蒙正的典故廣為流傳。據《宋史·呂蒙正傳》載,呂蒙正未仕時貧居洛陽,每日以“甕虀”充饑,卻苦讀不辍。其《破窯賦》中“饘粥餬口,齑鹽度日”之語,更成為清寒生活的經典寫照。後世遂以“甕虀”代指:
- 清貧之境:如陸遊《病中夜賦》詩“甕虀未厭貧滋味”,喻安于貧儉。
- 寒士操守:文人以此自喻淡泊名利,如《幼學瓊林》稱頌呂蒙正“甕虀充饑,賢士不忘貧賤”。
三、現代釋義與用法
《漢語大詞典》釋“甕虀”為:
裝腌菜的陶器,借指粗劣的食物或清貧生活。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文學或曆史叙述,如:
“他雖身居高位,仍懷甕虀之志,不改初心。”
參考資料: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 顧野王《玉篇》(國學導航數據庫)
- 脫脫《宋史·呂蒙正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 程登吉《幼學瓊林》(上海古籍出版社)
- 羅竹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甕虀”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角度進行解釋:
1.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指用甕(陶制容器)盛放的黃齑(鹹菜),常用于形容極其簡樸或清貧的生活狀态。
- 異體寫法:也作“甕齑”,兩者含義相同。
2.引申與象征
- 象征薄祿:在宋代文獻中,該詞常比喻微薄的俸祿或物質匮乏。例如陸遊詩句“三百甕齏消未盡,不知更着幾年還”中,用“甕齏”暗指自己清貧的官祿。
- 成語延伸:成語“三百甕虀”進一步強調長期以鹹菜度日的貧困生活,其中“三百”為虛指,表示數量龐大。
3.語言結構
- 構成方式:作為單獨詞語時,“甕虀”是名詞短語;在成語中則與數量詞結合,形成“形容詞+名詞”的固定搭配。
4.文化背景
- 該詞反映了古代文人以簡樸生活自況的傳統,尤其在詩詞中用于表達安貧樂道或仕途不順的心境。
總結來看,“甕虀”既是對物質生活的具體描述,也承載了文化隱喻,需結合語境理解其雙重含義。如需了解相關成語的完整列表,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暗流本溪市冰槊不稽側辭豔曲成育伧子弛放黜昏雕傷地土牒獨木不成林掇摝鳳凰弓摓掖負國夫課圪節歌聲攻守同盟構敵撼天震地豪俊候賀畫碟回縱家種疾博街邏井甃橛杙口含錢苦瘠路燈路劫魯陽麾戈馬海毛漫道貌冠瞢昧冥寶鳴雞磨坊鬧花燈鳥啼花怨昵道排駕全書嬗代深淵薄冰試播世望衰麤泰壹騰越兔兒不吃窠邊草豚犢讬胎文罔銷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