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司空的意思、大司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司空的解释

官名。 春秋 晋 有大司空,主司土木。 汉成帝 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 哀帝 时曾复旧称,后再改为大司空,与大司徒、大司马并称三公,成为共同负责最高国务的长官。 东汉 以后但称司空。 明 清 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 明 李攀龙 《上朱大司空》诗:“河堤使者大司空,兼领中丞节制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司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名称,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职能与历史沿革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与起源

“司空”一词中,“司”指主管、执掌,“空”在古汉语中通“工”,意为工程营造(《汉语大词典》)。大司空始设于西周,为“三公”之一(太尉、司徒、司空),主管土木工程、水利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二、职能演变

  1. 先秦至汉代

    西周时期掌管国土开发、城郭修筑(《周礼·考工记》)。汉武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并称“三公”,职能扩展至监察百官。

  2. 隋唐以后

    隋代设工部尚书,职能近似司空;唐代大司空为荣誉虚衔,实际工程事务由工部负责(《旧唐书·职官志》)。

三、文化影响与制度意义

大司空作为国家工程与监察体系的象征,常见于历史文献。如《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其“掌水土事”,杜甫诗云“司空见惯浑闲事”亦反映其职能普及性。清代虽无实职,但“司空”仍用于工部尚书的别称(故宫博物院藏清代职官档案)。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释义(上海辞书出版社)
  2.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周礼中的官职体系研究》
  3.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汉代三公制度考辨》
  4. 故宫博物院官网“清代职官制度”专题

网络扩展解释

“大司空”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其职能和地位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起源与职能
    大司空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的晋国,主要负责土木工程、水利建设等事务。周代时,司空(大司空)为“掌工程之官”,与司徒、司马并称“三司”。

  2. 汉代演变

    • 汉成帝时期(公元前32年),将原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位列三公(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之一,分管监察与工程。
    • 东汉后简称为“司空”,但职能逐渐虚化,成为荣誉性职位。
  3. 后世发展

    • 明清时期,工部尚书常被尊称为“大司空”,延续了其管理工程事务的职能传统。
    • 在文学作品中,该词也被引申为“擅长治国或工程事务的能臣”。
  4. 外文翻译
    德语中对应译为“Arbeitsminister”(劳动部长),体现其职能特点。

大司空的核心职能始终围绕工程与建设,但地位从实权官职逐渐演变为象征性头衔,最终成为工部尚书的代称。

别人正在浏览...

阿哥保国寺补削成年家闯客厨下奠酹钓鳌竿鼎阀定乱扶衰多事耳目闭塞放二四封恨艮域官渡柳贵冗寒磬和辩黑牢轰打画卵黄槁活动蹇谔之风翦韭贱陋贱视借定纪星缉御阃闑凉吹连牛临纸卖剑镘板美话篃竹梦肠牡鞠泥古拘方倩俊起店契己寝饍申述术人搜猜童童透灵儿投资银行讬翼土音亡识倭堕髻翔翔小业种稀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