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拷打。《淮南子·時則訓》:“﹝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笞掠,止獄訟。”《後漢書·陳禅傳》:“及至,笞掠無筭,五毒畢加, 禪 意自若,辭對無變,事遂散釋。”《新唐書·劉贶傳》:“母病狂易,非笞掠不能安,左右皆亡去, 敦儒 日侍疾,體常流血,母乃能下食。” 宋 洪邁 《夷堅乙志·賈成之》:“吏不勝笞掠,強誣服。” 明 陸垹 《篑齋雜著·時務策》:“裸體笞掠,為辱已極,仁人之所深隱,況編伍乎,抵死乎,此其不審,甚非所以體天愛人。”
“笞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拷打或暴力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淮南子》《後漢書》等文獻,或查閱網頁提供的來源。
《笞掠》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鞭打擊、鞭笞。它代表了一種殘酷的體罰行為。
《笞掠》的部首是“⺮”,它是一個常見的部首,表示與竹子相關的事物。
《笞掠》的總筆畫數是16畫。
《笞掠》源自于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寫法為「箎掠」。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和今天有些不同。古代的《笞掠》可以寫成「笞掣」或「笞掣」。這些寫法也代表了用鞭子打擊的意思。
1. 他因犯錯而受到了老師的嚴厲笞掠。
2. 這個國家已經廢除了對犯人進行笞掠的刑罰。
1. 鞭笞:用鞭子打擊、抽打。
2. 折磨:對人進行身體或精神上的劇烈痛苦。
1. 鞭撻:用鞭子抽打、懲罰。
2. 鞭打:用鞭子打擊。
寬容:對犯錯的人給予寬大處理,不懲罰或虐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