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世絕俗的意思、違世絕俗的詳細解釋
違世絕俗的解釋
同“違時絕俗”。 宋 陳師道 《上蘇公書》:“ 謝公 江海之士,違世絶俗乃其常耳。”
詞語分解
- 違世的解釋 .去世。《左傳·文公六年》:“ 秦穆 之不為盟主也宜哉!死而棄民。先王違世,猶詒之法,而況奪之善人乎?” 南朝 梁 沉約 《齊明帝哀策文》:“哲王違世,克播遺塵。”《資治通鑒·後唐明宗天成四年》:
- 俗的解釋 俗 ú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俗尚。風俗。習俗。約定俗成(指某種事物是由群衆通過長期實踐而認定形成)。 大衆化的,最通行的,習見的:俗名。俗語。俗曲。雅俗共賞。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厭的:
網絡擴展解釋
“違世絕俗”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wéi shì jué sú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違世”和“絕俗”兩個動詞性詞組構成)
- 釋義:指違背世俗常情,行為或思想與衆不同,帶有超脫塵世的意味。與“違時絕俗”同義。
出處與用法
- 最早出處:宋代陳師道《上蘇公書》中提及:“謝公江海之士,違世絕俗乃其常耳。”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境。
近義詞
補充說明
- 該成語為中性詞,既可褒揚特立獨行的品格,也可形容不合時宜的行為。
- 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文學或曆史類文本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違世絕俗
《違世絕俗》是一個成語,意為不合乎世間規範道德、行為古怪奇異。下面分别介紹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違世絕俗》共有4個字,其中“違”字的部首是辶,筆畫數為7;“世”字的部首是一,筆畫數為5;“絕”字的部首是纟,筆畫數為12;“俗”字的部首是人,筆畫數為9。
來源
《違世絕俗》最早見于《後漢書·藝文志》中。出自東漢時期的劉洎的《博物志》。形容品行或行為不合世俗常規,獨特離奇。
繁體
《違世絕俗》的繁體字是「違世絕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違世絕俗》所包含的字以及它們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意思并沒有改變。
例句
他的言行舉止總是與常人不同,簡直是違世絕俗。
組詞
違規、絕技、俗氣
近義詞
古怪、奇異、異類
反義詞
合乎常規、正常、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