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攘讨的意思、攘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攘讨的解釋

驅逐讨伐。 漢 王充 《論衡·恢國》:“ 匈奴 時擾,遣将攘讨,獲虜生口千萬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攘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呈現:

一、基本釋義

“攘讨”指驅逐并讨伐,常用于描述對侵擾勢力或敵對力量的軍事行動。該詞由“攘”(排除、抵禦)和“讨”(征伐)組合而成,強調先驅逐後征伐的雙重含義。


二、出處與例句

最早見于東漢王充的《論衡·恢國》:“匈奴時擾,遣将攘讨,獲虜生口千萬數。”
此句描述漢朝對匈奴的軍事策略,通過派将領驅逐讨伐,俘獲大量敵衆。


三、字義分解

  1. 攘(rǎng)
    • 本義:排除、抵禦(如“攘敵”)。
    • 引申義:搶奪、捋起衣袖(如“攘臂”)。
  2. 讨(tǎo)
    • 本義:征伐(如“征讨”)。
    • 引申義:索取、研究(如“研讨”)。

四、用法與語境


五、同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論衡》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攘讨

攘讨(ráng tǎo)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攴手和讠言,并由16畫組成。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常被用于形容消滅叛亂、鎮壓叛軍或讨伐敵人的行動。

在繁體字中,攘讨保留了原始的寫法,即使用攵手和言讠作為部首。它的寫法仍然是16畫。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差異,攘讨這個詞的古代寫法為「攮讨」。在這個字中,部首攮采用了攵手和川山,并總共有17畫。

以下是一些關于攘讨這個詞語的例句:

  1. 他們團結一緻,奮勇殺敵,成功攘讨了叛軍。
  2. 國家政府出動軍隊,全力攘讨邊境的敵人。
  3. 我們需要采取果斷措施,徹底攘讨恐怖分子。

與攘讨相關的組詞有:攘清(ráng qīng),攘外(ráng wài)。

攘清意為清朝時期阻止外國侵略者入侵的行動,攘外則指打退外敵的行動。這些詞語都與抵抗、驅逐或讨伐敵人的行動有關。

與攘讨相近的詞語包括:讨伐、鎮壓、平定。這些詞語都意味着對抗叛亂、讨伐敵人或恢複秩序。

反義詞則包括:締結、和好、和解。這些詞語表示通過和談、和解或合作來解決沖突或恢複和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