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攘讨的意思、攘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攘讨的解釋

驅逐讨伐。 漢 王充 《論衡·恢國》:“ 匈奴 時擾,遣将攘讨,獲虜生口千萬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攘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複合動詞,其含義可從詞素構成與曆史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一、詞素解析

  1. "攘"字本義為排除、驅逐,《說文解字》釋為"推也",在軍事語境中引申為抵禦外敵。《漢語大詞典》收錄該字有"抗拒;抵禦"的義項,如《詩經·大雅》"攘之剔之"即為此意。
  2. "讨"字甲骨文象征以言譴責,《玉篇》定義為"治也",後特指出兵征伐,《春秋左傳注》中"讨有罪也"即強調其懲戒性征伐的語義特征。

二、複合詞義 "攘讨"作為動賓結構複合詞,完整釋義為:以武力手段驅逐并征伐特定對象。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描述軍事行動,包含兩層遞進含義: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其語義特征強調軍事行動的正當性與層級性,與單純"征伐"相比更突出先禦後攻的戰略邏輯。

網絡擴展解釋

“攘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呈現:

一、基本釋義

“攘讨”指驅逐并讨伐,常用于描述對侵擾勢力或敵對力量的軍事行動。該詞由“攘”(排除、抵禦)和“讨”(征伐)組合而成,強調先驅逐後征伐的雙重含義。


二、出處與例句

最早見于東漢王充的《論衡·恢國》:“匈奴時擾,遣将攘讨,獲虜生口千萬數。”
此句描述漢朝對匈奴的軍事策略,通過派将領驅逐讨伐,俘獲大量敵衆。


三、字義分解

  1. 攘(rǎng)
    • 本義:排除、抵禦(如“攘敵”)。
    • 引申義:搶奪、捋起衣袖(如“攘臂”)。
  2. 讨(tǎo)
    • 本義:征伐(如“征讨”)。
    • 引申義:索取、研究(如“研讨”)。

四、用法與語境


五、同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論衡》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鋪抱哺兵匪蒼黃朝馬懲忿馳譽打場子大夢大殺風景跌腳絆手敦授頓營多年費詞鳳凰巢風雨燈風雨連牀輔亮負襁感導高绛閤長朹實花須間或繭甕誡述徑寸心髻盤具樂局麻課冊夔曠姥娘六才子書流脍人口滿不在乎冒遁眊瞭眉蛾眉頭眼後盟槃磨機母驢爬蛋扒耳搔腮軿訇迫截遷逐聲色生殺之權沈靜食肉寝皮爽脫頑奔賢卿小襦蟹行書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