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高山仰止的意思、高山仰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高山仰止的解釋

語出《詩·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後用以謂崇敬仰慕。《隋書·高祖紀下》:“有功之臣,降情文藝,家門子姪,各守一經,令海内翕然,高山仰止。” 唐 張說 《祭殷仲堪羊叔子文》:“凡百君子,高山仰止,馨香以時,敬恭明祀。”《人民文學》1978年第5期:“一條曲折的山徑把觀衆的視線引向推得更高的造型端莊的紅色紀念館,使人有‘高山仰止’之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高山仰止"是漢語中的經典成語,出自《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字面意為仰望巍峨高山,比喻對崇高品德或傑出人物的敬仰與向往。《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比喻崇高的德行,令人景仰"。

該成語的語義發展可分為三個層面:

  1. 自然意象:以山體巍峨喻指崇高境界,《說文解字》釋"山"為"宣氣散生萬物",凸顯其承載生命的高度象征;
  2. 德行比拟:東漢鄭玄箋注《毛詩》時指出"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将自然意象轉化為道德追求;
  3. 行為準則: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疏解為"仰是心慕,行是體仿",強調由敬仰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雙重内涵。

在曆代文獻中,該成語常被用于贊頌聖賢,如《史記·孔子世家》引此語評價孔子德行的感召力。現代漢語中既保留了對傑出人物的敬仰之意,也延伸出對學術高峰、藝術成就等抽象價值的向往,如錢鐘書《管錐編》中用以描述學術追求的至高境界。

語言學角度分析,該成語屬于"比德"修辭範疇,通過自然物象與道德概念的異質同構,構建出中華民族特有的道德審美範式。四字格結構符合漢語成語的韻律特征,"仰止"二字以動作終止态強化了敬慕的持續性,形成獨特的語義張力。

網絡擴展解釋

“高山仰止”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成語,常用于表達對高尚品德或偉大事物的敬仰之情。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出處與字面含義

二、比喻義與用法

三、曆史注釋與延伸

四、經典用例

五、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詩經》《史記》等典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祈阿空加瓜山鏖突悲咤騁嗜奔欲藂茂寸報大噱盜篡刀耕火耨大小君調滑凡枝風字硯汾陰脽根腳故籍寒角橫過鬟玉禍福之門監本江東寄滅鲸浪禁阃金鐵窘乏即如鈞樞冷害量校亂烘烘灤京鶜鸱毛水每歲孟夏眇末靡亢明晳聘定堡塞喬妝改扮竊名青渌去後神堯失制順轎説城太龢大山小山探本溯源特選同國盌唇翁婿蕭放消售霞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