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入道的門徑。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上士聞道》:“靜為虛戶,虛為道門,泊為神本,寂為和根。”
(2).指道家或道教。 漢 焦贛 《易林·夬之巽》:“恬淡無患,遊戲道門,與神來往,長樂以安。” 唐 王維 《過太乙觀賈生房》詩:“謬以道門子,徵為驂禦臣。”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鑒》卷二:“道士 李壽儀 , 卭州 人,宗 張簡卿 筆法,多畫道門尊像。” 李叔還 《<道教大詞典>編纂說明》:“然至今日,道門人士,對於教義旨要,道學名詞,道教玄理,事物名稱等,多尚不解其義。”
(3).指寺觀。 明 張羽 《僧居寒夜》詩之一:“山木蕭條啼鳥歇,道門清浄俗人稀。” 王闿運 《衡州西禅寺碑》:“望道門而詢遠近,入精舍而歎清修。”
(4).舊時的一些封建迷信組織。 周立波 《諸葛亮會》:“ 小劉 忙說道:‘咱們得時刻留心,抓了這些,說不定還有。碰到形迹可疑的人,得趕緊報告。他們鬧一貫道,什麼道門的,都是遮眼法。’”
“道門”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道家或道教的代稱
指以老子、莊子思想為核心的哲學流派(道家)及其衍生的宗教體系(道教)。 道家強調“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道教則注重修煉與長生之術,如提到的“抽坎填離”等丹道術語即源于此。
入道修行的途徑
作為修煉術語,指進入道家思想或道教修煉體系的門徑。如漢嚴遵《道德指歸論》中“虛為道門”,和均提到此意,強調通過虛靜達到與道相合的狀态。
寺觀或宗教場所
在文學作品中常代指道教寺廟或修行場所。例如王維詩句“謬以道門子”中的“道門”即指道教修行之地。
曆史上的民間組織
部分語境下特指舊時與道教相關的封建迷信團體,如一貫道等。、4、7提到這類組織曾與統治階級勾結,需注意其與現代正統道教的區别。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丹道修煉細節或曆史組織案例),可參考的丹道術語或的實例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