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尚友的意思、尚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尚友的解釋

(1).上與古人為友。《孟子·萬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宋 朱熹 《陶公醉石歸去來館》詩:“予生千載後,尚友千載前。”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滿洲二理學之士》:“近日士大夫皆不尚友 宋 儒,雖 江 浙 文士之藪,其仕朝者無一人以理學著。”

(2).指與高于己者交遊。 明 李贽 《覆耿中丞書》:“僕尚友四方,願欲生死於友朋之手而不可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尚友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尚”與“友”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推崇并效法古人,以古人為精神知己,體現了對先賢思想與品格的追慕與學習。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淵源及用法展開說明:


一、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上與古人為友”,強調通過研讀典籍與古人進行精神交流。如:“讀書尚友,古人之道也。”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2. 《辭源》

    釋義為“尊崇前賢,引為同道”,側重對曆史人物的敬仰與精神認同。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


二、文化淵源

“尚友”一詞典出《孟子·萬章下》:

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譯文:孟子提出,真正的善士需突破時空限制,通過研究古人的著作與時代背景,與古人精神相通。

朱熹《孟子集注》進一步闡釋:

“尚友者,追攀古人,與之同道。”

來源: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2012年版)


三、用法解析

  1. 動詞性用法

    表示“以古人為師友”的行為,如:

    “學者當尚友聖賢,涵養心性。”(清·章學誠《文史通義》)

    來源:章學誠《文史通義·内篇》

  2. 名詞性用法

    指代“可效法的古人典範”,如:

    “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此七子尚友之旨也。”(《明史·文苑傳》)

    來源:《明史·卷二百八十六》


四、文化價值

“尚友”是儒家“法古崇聖”思想的實踐路徑,強調通過文本與曆史理解古人智慧。宋代以降,理學家将“尚友”納入修身體系,如程颢提出“觀聖人氣象,須尚友千古”(《二程遺書》),賦予其道德實踐内涵。


“尚友”既是一種治學方法(研古通今),也是一種精神追求(與古人神交),承載了中國文化中“以古鑒今”的深層思維模式。

網絡擴展解釋

“尚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與古人為友
    源自《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指通過研讀古人著作、了解其時代背景,與古代賢者建立精神交流,即“跨越時空與古人交友”。這種思想體現了儒家對曆史傳承和道德修養的重視。

  2. 與高于己者交遊
    明代李贽在《覆耿中丞書》中提到“尚友四方”,強調與德行、學識高于自己的人交往,以提升自我。這一層含義更側重現實中的擇友标準。


二、延伸解析


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孟子》及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遨翔自得賓臣賓空不歡而散誠真趁課晨興掣籤馳檄觸動觸藩答不也淡水生态系統誕毓倒投搭膝貂尾扇鬥食鬥宿耳炎各不相謀寡言少語國忌洪姿銗筩換變華説戶曹尚書隳颠嫁名佳人疾颠進取心匡持柳營江苗胄米粒之珠男婚女聘内絕拟水弄空頭潑墨紫清溜溜清微淡遠衽扱囊括時複詩教石岩濖漲送娘隧正素紗通帛通精頹壖物物像銘香騣謝庭蘭玉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