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磔的意思、槁磔的詳細解釋
槁磔的解釋
亦作“槀磔”。謂死亡。磔,肢體分裂。 明 馮夢龍 《智囊補·兵智·凱口囤》:“惟是據其要害,斷其芻粟之塗,重營密栅,勤其間覘,嚴壁而居,勿與角利。使彼進無所乘,退無所逸,遠不過一月,而羸疲之屍,槀磔麾下矣。”
詞語分解
- 槁的解釋 槁 ǎ 枯幹:槁木。枯槁。槁悴。槁木死灰(喻心情冷漠,對一切事情無動于衷)。 古同“藁”,草。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磔的解釋 磔 é 古代分裂牲體以祭神。 古代一種酷刑,把肢體分裂:磔刑。 漢字筆形之一,即“捺(?)”。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槁磔”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曆史文獻和權威解釋綜合分析:
1.基本含義
- 死亡:在多數權威解釋中,“槁磔”指死亡,尤其與古代酷刑“磔”(肢解身體)相關,強調慘烈的死亡方式。
- 出處:明代馮夢龍《智囊補·兵智·凱口囤》曾用“槀磔麾下”描述敵軍因困頓而覆滅的情景。
2.詳細釋義
- 字義拆分:
- 槁:原指草木枯幹,引申為失去生機;
- 磔:古代分裂肢體的酷刑,後泛指死亡。
- 語境延伸:在軍事或曆史文本中,常形容因圍困、資源斷絕導緻的慘烈潰敗或死亡。
3.其他解釋争議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提到“槁磔”有“堅韌不拔”的比喻義,認為其描述人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但這一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誤讀或引申。
4.使用建議
- 古典文獻中建議按“死亡”本義理解;
- 若需引用比喻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并标注來源差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智囊補》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槁磔》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槁磔(gǎo zhé)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枯槁”或“幹燥”。它由“木”和“石”兩個部首構成,分别有9個和8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繁體字為「槀柘」。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演變。槁磔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的篆書體,其形狀和現代漢字有些許差異。
以下是槁磔的例句:
1. 經曆了長時間的旱季,土地變得枯槁起來。
2. 這棵樹幹燥得像木頭一樣。
槁磔的近義詞包括:幹涸、幹旱、幹癟。
槁磔的反義詞可以是:濕潤、繁茂、水潤。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