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萦回盤曲貌。《淮南子·原道訓》“扶搖抮抱羊角而上” 漢 高誘 注:“抱,了戾也,扶搖如羊角,轉如曲縈行而上也。”《說文·了部》“了,尦也” 清 段玉裁 注:“凡物二股或一股結糾紾縛不直伸者,曰‘了戾’。”
(2).迂曲難明。 章炳麟 《思鄉原》下:“今諸校悉誦《論語》,竟弗能化,觀其得失之故,何了戾而不可知耶?”
“了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需注意語境,避免與“戾氣”(指暴戾之氣)混淆,後者更側重氛圍而非具體行為。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淮南子》《說文解字》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了戾》(liǎo lì)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解除或者消除傾向于耍脾氣、任性或者頑固的性情。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态度或者行為。“了”指的是了結、解除,而“戾”指的是思想或者行為偏激、不合理。
《了戾》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禮·春官宗伯·職方氏典》中。在古代,這個詞多用于形容官員嚴厲審判、懲罰違法者的行為。
《了戾》的拆分部首是「亅」(jué)和「戈」(gē)。部首「亅」是一個單筆畫部首,位于上方,表示獨立的意思。部首「戈」是一個兩筆畫的部首,位于下方,表示兵器的意思。
《了戾》共有9個筆畫。部首「亅」有1個筆畫,「了」有2個筆畫,而「戾」有6個筆畫。
在繁體字中,「了」和「戾」保持不變,沒有任何改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了」和「戾」的形狀稍微有所差異。古時候「了」的形狀更加像一個方框,而「戾」的形狀則更像一個戈。
1. 他很快了戾,與他人交往常出現問題。
2. 通過教育和培訓,他的性格逐漸了戾,變得更加成熟穩重。
了解、了卻、獨戾、頑戾、戾氣
任性、剛愎、倔強、固執
和順、溫和、寬厚、順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