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路的意思、道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路的解釋

[road;way;path]∶供人馬車輛通行的路;兩地之間的通道。也用于比喻事物發展或為人處世所遵循的途徑

人生道路

自張材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資治通鑒·唐紀》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詳細解釋

(1).地面上供人或車馬通行的部分。《周禮·夏官·司險》:“司險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 唐 柳宗元 《伯祖妣趙郡李夫人墓志銘》:“ 王氏 姑定省扶持,自 揚州 至于京師,道路遇疾,遂館于 陳氏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 直生 道:‘小生有個舊友 劉念嗣 ,家事儘也溫飽,身死不多時,其妻 房氏 席捲家資,改嫁後夫,緻九歲一子,流離道路。’” 老舍 《正紅旗下》十一:“可惜,那時代的道路很壞:甬路很高,有的地方比便道高着三四尺。”

(2).指達到某種目标的途徑。 毛6*6*《關于正确處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問題》五:“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給我們開辟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 巴金 《探索集·再談探索》:“我拿起筆寫小說,隻是為了探索,隻是在找尋一條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

(3).路途;路程。《國語·吳語》:“今吾道路修遠,無會而歸,與會而先 晉 ,孰利?” 唐 康骈 《劇談錄·嚴士則》:“計其道路,去京不啻五六百裡。”《鏡花緣》第五三回:“如今道路尚遠,何能趕得上。”

(4).路上的人。指衆人。《史記·郦生陸賈列傳》:“道路皆言君讒,欲殺之。”《北史·元坦傳》:“傲狠兇粗,因飲酒之際,於 洛橋 左右頓辱行人,為道路所患。” 宋 王十朋 《又代女婿祭文》:“擗踴哭泣,哀而送之者,乃二孤女與吾僚壻也。靈輿前邁,道路感傷。” 清 顧炎武 《十廟》詩:“或聞道路言,欲改祀三皇。” 鄒魯 《乙未廣州之役》:“總理曰:‘道路皆雲 孫文 舉事,汝未知耶?’”

(5).奔走;跋涉。 宋 劉弈 《上韓範二招讨書》:“賊之詣 岐 ,有道路之勞,不若詣 雍 之易也。” 清 邵岷 《将之成都》詩:“萬裡 魚鳬 國,青春别恨長。行行穿鳥道,寸寸斷猿腸。人以風塵賤,詩兼髩髮蒼。謀生宜道路,從此問蠻荒。”

(6).行業;職業。《水浒傳》第二九回:“﹝ 蔣門神 ﹞因此來奪小弟的道路。小弟不肯讓他,喫那厮一頓拳腳打了。”《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左思右量,隻有油行買賣是熟間。這些油坊多曾與他識熟,還去挑個賣油擔子,是個穩足的道路。”《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長兄,你離家數百裡,來省做這件道路,這事是尋不出大錢來的。”

(7).去向;線索。《紅樓夢》第三三回:“我們府裡有一個做小旦的 琪官 ,一向好好在府裡,如今竟三五日不見回去,各處去找,又摸不着他的道路,因此各處訪察。”

(8).方法;辦法。《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提控道:‘ 江老兒 是老實人,若我不允女兒之事,他又剜肉補瘡,别尋道路謝我,反為不美。’”《何典》第六回:“那時 活死人 弄得來得去不得,心裡好不着急。思前算後,沒個道路。”

(9).樣子。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二七出:“[丑]願我捉得一片牛皮。一半鞔鼓,一半做鞋兒。[末]做鞋兒則甚底?[丑]兩文擈一緉。[末]隻做一文道路。” 錢南揚 校注:“道路,猶雲樣子。今 浙 語作‘路道’。言隻值一文樣子。”

(10).猶貨色;油水。《醒世姻緣傳》第九三回:“見有這許多香客在船,料得内中必有銀錢可盜……摸得一個姓 錢 ,名 友杏 的香頭,腰間鼓鼓囊囊有些道路,從袖中掏出兵器,使出那人所不知手段,一件夾襖,一件布衫,一層雙夾褲腰,一個夾布兜肚,一割就開,探囊取物。”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道路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道路”是現代漢語中表示空間移動路徑的基礎詞彙。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的釋義,“道路”指“供人或車馬通行的地面部分”,其核心語義包含三個層次:

一、本義層面指具象的交通路徑。《漢語大詞典》(第九卷)将其定義為“地面上供人、車馬通行的部分”,如《史記·陳涉世家》中“會天大雨,道不通”的記載,印證了早期文獻中該詞對實體路徑的指代功能。現代城市規劃中,道路系統包含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等分類,構成城市交通網絡的基本單元。

二、引申義層面具有抽象化表達功能。《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收錄其“方向、途徑”的隱喻用法,如《論語·子張》中“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的哲學引申。在當代語境中,“發展道路”“人生道路”等詞組均承襲了這一語義擴展邏輯,指代事物發展的軌迹或人生選擇的方向。

三、哲學範疇中具有象征意義。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語法信息詞典》分析指出,“道路”在漢語句法結構中常作為隱喻載體,如“社會主義道路”中的政治制度隱喻,“科研道路”中的探索過程隱喻,體現漢語詞彙的多義生成機制。

從詞源學角度考證,《說文解字》将“道”釋為“所行道也”,段玉裁注強調“一達謂之道”,說明該詞原始語義中已包含線性路徑與方向性的雙重特征。這種曆時語義特征在現代漢語複合詞“道路”中得以完整保留并發展。

網絡擴展解釋

“道路”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核心含義:

  1. 基礎定義 指供車輛、行人通行的帶狀工程構築物,由路基、路面、橋梁、隧道等組成。主要功能是連接兩地,實現交通運輸。現代道路多采用瀝青或混凝土鋪設,寬度根據交通量設計,常見有雙向四車道、六車道等規格。

  2. 分類體系

  1. 引申含義 在文學與社會語境中常比喻發展路徑,如:
  1. 技術規範 我國《公路工程技術标準》規定:設計時速60-120公裡,最小平曲線半徑250米(高速公路),最大縱坡5%等指标。城市道路需同步配置排水、照明、交通标志系統。

  2. 曆史演變 最早的硬化道路可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兩河文明的磚石路,中國秦代已建立全國性「馳道」網絡。現代道路體系形成于19世紀汽車發明後,1956年德國建成世界首條高速公路。

别人正在浏覽...

嗄啞白玉蟾北宋冰上人赤緊的矬子道賀大有人在大有作為疊金黃帝姬訂期第品端勒恩福肺火奮庸改玉改行告老在家孤霜皓晃後跟環鋸畫真兒界隔節量金粉南朝鏡燭寖強菌圥居止良沃連盟淩驚零香流煙鲡鯣龍頭拐杖攣蹇祿秩梅内勞斯定理猛不防蹑影藏形清風兩袖阙政塞爾維亞人善門盛容聖王世要瘦香嬌順悌通連屠牛坦玩心罋罂五鬥米午香鄉賤小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