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各種陶制容器。 晉 葛洪 《抱樸子·塞難》:“譬猶金石之消於爐冶,瓦器之甄於陶竈,雖由之以成形,而銅鐵之利鈍,罋罌之邪正,適遇所遭,非復爐竈之事也。”
“罋罂”是一個漢語成語,發音為wēng m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指容器中的液體已滿,若繼續添加便會溢出,比喻事物已達到極限,再增加可能導緻問題。
字義拆解
成語來源
據傳與秦朝李斯相關:宴會上酒杯已滿,主人仍欲添酒,李斯以“罋罂”作喻,警示事物需留有餘地,否則會適得其反。
引申意義
現多用于形容資源、能力、空間等達到飽和,需避免過度擴張。例如:
需注意“罂”單獨使用時,可能指代“罂粟”,但在此成語中僅取容器本義。
《罋罂》(wèng yí)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種含義。根據不同的語境和引申,它可以指代不同的物品或概念。
《罋罂》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缶”和“矢”,其中“矢”為右邊的部首,代表箭、方向;“缶”為上面的部首,代表陶罐或瓦缶。該字共有12畫。
《罋罂》是由古代漢字演變而來,源于西周時期的金文。在繁體字中,該字的寫法為「罋罏」。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對于《罋罂》,古時候的寫法是「罋」和「罂」的組合。其中,“罋”寫成「①←缶」,表示陶罐;“罂”寫成「矢玄」,表示箭射方向和祭祀用的玄瓜。
1. 小明拿起手中的罋罂,輕輕晃動着。
2. 她的書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罋罂。
罋子、******、罂粟殼、******堿、******殼素、******堿、******成熟壁、******蘇堿、******酸、******花瓣
陶罐、瓷甕、瓦壺、陶器、陶瓷
袋、盒、罐、盆、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