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e connected]∶連接相通
與房子通連有一間廚房
(2) [lead to]∶連接到
北京地鐵已通連西單
(1).相通連接。 南朝 宋 鮑照 《登大雷岸與妹書》:“北則陂池潛演,湖脈通連。” 唐 李綽 《尚書故實》:“某當於使宅鑿一地道通連,候火作即潛以相出。” 晉駝 《兩條路》:“晚上,炕上、地下、通連炕頭的鍋台上擠滿了人。”
(2).串通勾結。《三國演義》第五三回:“汝欲與賊通連為内變耶?”
“通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物理連接
指事物之間在空間或結構上相連相通。例如:
抽象關聯或勾結
引申為串通、勾結,多含貶義。例如:
古代文獻中的用法:
南朝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描述“北則陂池潛演,湖脈通連”,指水域的連通性。唐代李綽《尚書故實》記載“某當於使宅鑿一地道通連”,強調通過地道實現連接。
現代應用:
在醫學領域,如研究“心包橫窦的通連關系”,用于描述解剖結構的連通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領域的擴展用例,可參考來源網頁。
通連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通和連。
通字的部首是辶(辵),它表示“走”的意思。通字的筆畫數是5畫。
連字的部首是辶(辵),表示“走”的意思。連字的筆畫數是7畫。
通連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它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五年》這本書中,原義為“接續不斷”。後來逐漸演變為“連續不斷”的意思。
通連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都是通連。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通連的寫法有些變化。在《說文解字》中,通字的寫法為“辶氵冫”,連字的寫法為“辶千冫”。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常見了。
以下是通連的例句:
1. 今年河流結冰的時間很長,通連幾個月都是封凍的。
2. 最近工作忙碌,我和家人的通連都是靠電話聯繫。
3. 這個電影是一部通連的懸疑片,非常吸引人。
通連的組詞包括:連通、相通、通暢、連續等。
通連的近義詞有:接連、連綿、縱連等。
通連的反義詞有:中斷、間隔、斷續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