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實在是;真個是。 元 關漢卿 《魯齋郎》楔子:“他為臣不守法,将官府敢欺壓,将妻女敢奪拿,将百姓敢蹅踏,赤緊的他官職大的忒稀詫!”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小姐呵,你不合臨去也回頭兒望。待颺下教人怎颺?赤緊的情沾了肺腑,意惹了肝腸。” 元 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二折:“非是我 王仲宣 胸次高,赤緊的 晏平仲 他那度量窄。” 元 無名氏 《盆兒鬼》第一折:“遙望見竹籬茅舍兩三家,赤緊的人依古道,鴈落平沙。”
(2).猶言無奈,沒奈何。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三折:“婆婆,你道那水牀上熱熱的蒸餅你要吃一個兒……赤緊的喒手裡無錢呵,可着甚的去買那!” 元 沙正卿 《鬥鹌鹑·閨情》套曲:“愁的是針拈着玉筍,怕的是燈點上銀釭,恨的是簾控着金鈎,赤緊的爺娘又不解,語話也難投。”
(3).猶言想不到,沒料到。 元 無名氏 《隔江鬥智》第一折:“[ 孫權 雲]:‘妹子,你休得推託,你那生時年月,我已寫的去了也。’[正旦唱]:‘赤緊的老萱堂将我年月時早送與新壻家,怎再辭?’”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一折:“你道他弟兄雖多兵将少……赤緊的将 夏侯惇 先困了。” 元 鄭光祖 《三戰呂布》第二折:“兀的不氣堵住我咽喉,哥也,赤緊的君子落在您這小兒彀!” 明 賈仲名 《蕭淑蘭》第二折:“你因甚相通這書一緘?莫怪我等閒特故來搖撼。赤緊的 張橫渠 不肯貪婪,隻待要坐取公侯伯子男。”
(4).形容時間短促,猶言一時間、轉眼間。 元 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二折:“ 荊王 雲:‘賢士可曾投託人麼?’正末唱:‘赤緊的難尋東道主。’” 元 劉伯亨 《朝元樂》套曲:“見如今老菊匆匆瘦,赤緊的新梅漸漸肥,刀尺臨逼。”
(5).形容迅速,疾忙。 元 周文質 《鬥鹌鹑·自悟》套曲:“赤緊的烏緊飛,兔緊催,暫時相賞莫相違。” 明 金白嶼 《粉蝶兒·重過蔣南泠休園》套曲:“眼見的金飇送爽,怎禁他玉露凋傷。赤緊的流光逝水,卻又早碧梧涼影堕銀牀。” 清 洪昇 《長生殿·驚變》:“稱兵的 安祿山 ,赤緊的離了 漁陽 ,陷了 東京 ,破了 潼關 。” 清 洪昇 《長生殿·刺逆》:“趁着這殘更頻報,赤緊的向心窩刺一刀。”
(6).猶言着急的,擔心的。 元 關漢卿 《喬牌兒》套曲:“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緊的是衣食。” 明 馮惟敏 《端正好·涞邑初度自述》套曲:“為民為國非幹譽,赤緊的君恩未報,民命難蘇。”
“赤緊的”是元明時期戲曲、文學中常見的口語化表達,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六種解釋:
實在是/真個是
強調事實的确鑿性,常用于感歎或強調。
例:元·王實甫《西廂記》中“赤緊的情沾了肺腑”,表達情感的真實深切。
無奈/沒奈何
表示對現實的無可奈何。
例:元·張國賓《合汗衫》中“赤緊的喒手裡無錢呵”,體現因貧困無法滿足需求的窘境。
想不到/沒料到
用于表達意外或出乎意料的情況。
例:元雜劇《隔江鬥智》中“赤緊的老萱堂将我年月時早送與新婿家”,突顯對母親行為的驚訝。
時間短促/轉眼間
形容時間緊迫或轉瞬即逝。
例:部分文獻提及“赤緊的”可指“一時間”“轉眼間”,但具體用例較少。
迅速/疾忙
描述動作或事件的快速發生,多見于方言或特定語境。
着急/擔心
表達内心的焦慮或憂慮情緒,如“赤緊的爺娘又不解”。
注意:該詞屬于古代白話詞彙,現代漢語已罕用,多見于元曲、雜劇等文學作品。不同語境下含義差異較大,需結合上下文具體分析。部分網絡釋義(如“緊急”)可能存在誤讀,建議以古籍用例為準。
赤緊的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緊迫或嚴重的程度。
拆分部首:赤(火部)+ 緊(糸部)
拆分筆畫:赤(4畫)+ 緊(10畫)
來源:赤緊的是由兩個字組合而成的詞語,赤表示火紅、燃燒的意思,緊表示緊迫、嚴密的意思。
繁體:赤緊的
古時候漢字寫法:赤紟的
例句:1. 時間走得赤緊,我們必須趕緊出發。
組詞:赤字、緊要、赤身露體、緊急、緊迫
近義詞:迫切、急迫、嚴峻
反義詞:緩慢、松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