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奮庸的意思、奮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奮庸的解釋

謂努力建立功業。《書·舜典》:“咨四嶽,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 孔 傳:“奮,起;庸,功;載,事也。訪羣臣有能起發其功,廣 堯 之事者。” 蔡沉 集傳:“言有能奮起事功,以廣 帝堯 之事者,使居百揆之位。”《晉書·束晳傳》:“ 稷 契 奮庸以宣道, 巢 由 洗耳以避禪。” 唐 張說 《過晉陽宮應制奉和》詩:“ 太原 俗尚武, 高皇 初奮庸。” 宋 陸遊 《賀吏部陳侍郎啟》:“将期共政,以責奮庸。” 明 文徵明 《祭黃提學文》:“蓋将達其緻用之材,必欲緻之奮庸之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奮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奮庸”指努力建立功業,強調為實現目标而持續奮發、勤勉不懈的狀态。現代多用于形容人積極進取的精神,尤其在事業或理想追求中表現出堅韌不拔的态度。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尚書·舜典》:“咨四嶽,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


三、字詞解析

  1. 奮:本義為振作、鼓勁,如“振奮”“奮勉”;
  2. 庸:此處特指“功業”,而非現代常見的“平庸”之意。在古語中,“庸”常與功績相關,如《晉書》中“稷契奮庸以宣道”即贊頌賢臣的功業。

四、使用場景

  1.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賢臣、志士的功績,如唐代張說詩句“高皇初奮庸”;
  2. 現代語境:可引申為對個人或團體積極拼搏精神的褒揚,適用于勵志、職場等領域。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拓展用例,可參考《尚書》相關注解或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奮庸(fèn yōng)這個詞,意思是勉勵自己,追求進步,積極奮鬥的态度。它由"奮"和"庸"兩個部分組成。 "奮",拆分部首是"大"和"女",筆畫數為5。它來源于古代漢字,繁體寫作"奮"。它的意思是努力,用心,拼音fèn。比如,我們常說的"奮鬥",就是要不斷努力,全力以赴。 "庸",拆分部首是"廣"和"木",筆畫數為8。它來源于古代漢字,繁體寫作"庸"。它的意思是平庸,得過且過,拼音yōng。與"奮"相對,"庸"意味着安于現狀,不追求進步。 使用這個詞的例句可以有: 1. 在工作中,我們要保持奮庸的精神,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标。 2. 不要滿足于平庸,應該用奮庸的态度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3. 奮庸是成功的關鍵,隻有積極進取才能取得好成績。 與"奮庸"相關的詞有: - 奮發:積極發展,努力進取。 - 努力:付出努力,力争上遊。 - 進取:積極向前,主動進取。 與"奮庸"相反的詞有: - 平庸:普通,沒有特殊才能或者品質。 - 懶散:沒有努力,懶惰。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