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定品級;評定高低。 唐 白居易 《裴度李夷簡王播等各賜爵并回授爵制》:“統禦之初,先行信賞,詔主爵者合為奏書,或加寵進封,或延恩任子,次勤第品,鹹按舊章。” 清 蔣士铨 《臨川夢·殉夢》:“落紅霏霏成陣,亂年光纔一瞬,便天香國色,料無人第品。”
“第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綜合各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第品”讀作dì pǐn,主要指評定品級或高低。例如古代官員考核、選拔人才時,根據能力或功績劃分等級的行為,即屬于“第品”的範疇。
擴展用法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研究,現代漢語中較少直接使用,但在涉及等級劃分、排序評價的學術或文學創作中仍有參考價值。
該詞兼具動詞(評定)與名詞(等級)屬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古代用法,可查閱《全唐詩》《清詞》等典籍。
《第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第一品級”,指的是最高等級、最頂尖的品質或地位。
《第品》的部首是“示”(禮)和“口”(舌),它的總筆畫數是8畫。
《第品》一詞的來源并不明确,它可能是在古代演變而來的。該詞的繁體字為“第品”。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變化。對于《第品》這個詞語,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有一些差異,但基本上仍然保留着示和口的結構。
這家餐廳的菜品真是一級棒,每道菜都是第品。
高品、名品、頂品、優品、上品
頭等、最佳、極品、精品、上乘
劣品、低品、次品、底品、次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