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霜露之病 ”。
“霜露之疾”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因風寒侵襲引起的輕微疾病,特指感冒類病症,常形容病情輕、易痊愈。其隱含意義是強調疾病不嚴重,多用于委婉表達身體小恙。
源自《史記·公孫弘傳》:漢武帝時期,丞相公孫弘因年老體衰,以“霜露之疾”為由上書辭官,但漢武帝回複“何恙不已”(何必因小病請辭),側面體現該詞常用于謙辭或托辭。
背景故事:公孫弘出身貧寒,晚年官至丞相,借“霜露之疾”表達隱退之意,既體現其謹慎性格,也反映成語的委婉用法。
該成語既描述具體病症,也承載語言文化中的委婉表達功能,常見于曆史文獻或謙遜語境。若需更多典故細節,可參考《史記》原文或相關曆史解析。
《霜露之疾》是一個成語,意為遭受寒冷天氣的侵襲,引申為身體患有寒熱病症。
《霜露之疾》的拆分部首是雨(雨露)和疒(病疾),其中“霜”筆畫數為11畫,而“疾”筆畫數為7畫。
《霜露之疾》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篇中的一句話:“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是真大丈夫也。”其中的“禦六氣之辯”意指應對六種天氣變化的疾病。“霜露之疾”則是人們用來形容在冬季或潮濕季節易受感冒等疾病侵襲的狀态。繁體字為「霜露之疾」。
古代漢字書寫方式有所差異,對于《霜露之疾》這個成語,古時的寫法可能為「霜露之疾」。
例句:寒冷的冬天容易導緻人們患上霜露之疾。
組詞:霜降、露水、疾病、嚴寒、寒冷。
近義詞:感冒、寒熱病、寒症。
反義詞:健康、安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