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卦候的意思、卦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卦候的解釋

以《易》卦與節候相配,稱為卦候。《後漢書·張衡傳》:“且律歷、卦候、九宮、風角,數有徵效,世莫肯學,而競稱不占之書。” 唐 呂岩 《贈喬二郎》詩:“水火都來兩半間,卦候翻成天地泰。”《新唐書·曆志三上》:“自《太初》至《麟德》,曆有二十三家,與天雖近而未密也。至 一行 ,密矣……其五《卦候議》曰:‘七十二候,原于 周公 《時訓》。《月令》雖頗有增益,然先後之次則同。自 後魏 始載于曆,乃依《易軌》所傳,不合經義。今改從古。’”參見“ 卦氣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卦候”是中國古代蔔筮與曆法文化中的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卦候”指将《周易》中的卦象與自然節候變化相結合,用于預測天氣、農時或事物發展規律。其核心是通過卦象與時節相配,推測天象或人事的變遷()。

二、詞源與結構

三、曆史應用

  1. 占卜與曆法:漢代起,卦候被用于曆法推算,如《後漢書·張衡傳》提到卦候與律曆、九宮等并稱,作為預測工具()。
  2. 曆法改進:唐代天文學家一行在《大衍曆》中完善卦候體系,将其與七十二候(源自《禮記·月令》)結合,提升曆法精準度()。
  3. 文學與哲學:唐代詩人呂岩在《贈喬二郎》中以“卦候翻成天地泰”比喻陰陽調和,擴展了其象征意義()。

四、相關概念

五、現代意義

如今“卦候”更多作為文化符號,體現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在民俗學、曆史研究領域具有參考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卦候與曆法的具體對應關系,可查閱《新唐書·曆志》或《大衍曆》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卦候》的意思

《卦候》是指《易經》中每卦每爻所附帶的解釋說明。它記錄了卦象的含義、象征意義以及與之相關的預測和解讀。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卦候》的部首是蔔(bǔ),拆分後的筆畫為5畫。

來源和繁體

《卦候》作為一個專門用于易經解讀的名詞,最早出現在《尚書·洪範》和《尚書世俗解》中。許多古代文獻和注解都有對卦候的描述和解析。繁體字為「卦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卦候」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具體的寫法因時代和地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例句

1.《易傳》中的卦候解讀為:「大人虎終,有兇無咎。」(《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2. 根據卦候的變化,可以預見未來的社會形勢。

組詞

卦象、卦辭、卦名、卦體、卦爻、卦象等。

近義詞

卦解、卦訓、卦說、卦文。

反義詞

例解、注解、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