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卦候的意思、卦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卦候的解釋

以《易》卦與節候相配,稱為卦候。《後漢書·張衡傳》:“且律歷、卦候、九宮、風角,數有徵效,世莫肯學,而競稱不占之書。” 唐 呂岩 《贈喬二郎》詩:“水火都來兩半間,卦候翻成天地泰。”《新唐書·曆志三上》:“自《太初》至《麟德》,曆有二十三家,與天雖近而未密也。至 一行 ,密矣……其五《卦候議》曰:‘七十二候,原于 周公 《時訓》。《月令》雖頗有增益,然先後之次則同。自 後魏 始載于曆,乃依《易軌》所傳,不合經義。今改從古。’”參見“ 卦氣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卦候”是中國古代易學與曆法、物候學相結合的重要概念,特指将《周易》的六十四卦與一年中的節氣、物候變化相配屬,用以解釋和預測自然界陰陽消長、萬物盛衰規律的系統。其核心在于通過卦象符號象征性地映射時間流轉與氣候變遷。

詳細解釋如下:

  1. 定義與原理

    “卦”指《周易》中的六十四卦符號系統,象征宇宙萬物變化的模式;“候”指節氣中的“物候”(如草木萌動、蟄蟲始振等)或氣候變化的征候。“卦候”即是将特定的卦象分配到一年中的各個時間段(如節氣、七十二候),認為卦象的陰陽爻變能反映該時段天地之氣的狀态和萬物應時的表現。其理論基礎是“天人感應”與“卦氣說”,認為天道運行規律可通過卦象顯現,人事活動應與之相應。來源依據:《周易·系辭傳》對“卦”與天地準、彌綸天地之道的論述;漢代孟喜、京房等人的“卦氣說”學說。

  2. 曆史背景與體系構建

    卦候體系成熟于漢代,是象數易學的重要發展。孟喜首創“卦氣”說,将坎、離、震、兌四正卦配屬四時,其餘六十卦配屬一年365.25日(每卦約值6.07日,稱“六日七分法”),并進一步細配七十二候。京房等人在此基礎上深化,使卦候成為解釋災異、指導農事、制定曆法的重要工具。該體系将抽象的易理與具體的自然現象緊密結合,體現了古人把握自然規律的智慧。來源依據:《漢書·藝文志》對易學流派的記載;《後漢書·律曆志》對曆法與易學關聯的描述;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對卦氣說的引述與闡釋。

  3. 應用與意義

    卦候在古代主要用于:

    • 曆法制定與校驗: 作為補充或驗證官方曆法的手段,通過觀測實際物候與卦象預測是否吻合來調整曆法。
    • 農業生産指導: 根據卦象對應的物候特征提示農時,如某卦值候象征“東風解凍”,則提醒春耕開始。
    • 占驗吉兇: 在漢代谶緯學影響下,卦候被用于占卜年成豐歉、自然災害(如旱澇、地震)以及政治得失,認為卦候失常預示天譴。
    • 哲學闡釋: 為理解《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想提供了具體的宇宙論和自然哲學框架。來源依據:《禮記·月令》對物候與政令關系的記載(可視為卦候思想淵源);《淮南子·天文訓》對時空與律曆的論述;漢代緯書如《易緯·通卦驗》對卦候占驗的詳細說明。
  4. 核心文獻依據

    關于“卦候”最直接、系統的記載見于漢代易學家的著作(多已散佚,部分内容保存在後代輯佚和注疏中)以及相關史志:

    • 《周易》及《易傳》: 提供了卦象系統及其象征意義的理論基礎。
    • 孟喜、京房易學: 構建了卦氣、卦候體系的核心框架(見《漢書·儒林傳》等記載)。
    • 《易緯》系列(如《通卦驗》、《稽覽圖》): 詳細記載了卦與節氣、物候的配屬關系及占驗方法。
    • 《漢書·律曆志》、《後漢書·律曆志》: 記載了曆法與易學(卦氣)的關系。
    • 唐代僧一行《大衍曆議》: 在制定曆法時引用了卦氣說。
    • 清代惠棟《易漢學》: 對漢代孟喜、京房等人的卦氣說(含卦候)進行了系統輯佚和考釋。來源依據:曆代史書《藝文志》、《經籍志》;清代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所輯漢代易學遺說;現代學者對漢代象數易學的研究著作(如朱伯崑《易學哲學史》)。

“卦候”是植根于《周易》象數體系,成熟于漢代,将六十四卦與一年節氣、物候精密配屬的學說。它不僅是古代曆法、物候學與易學交叉的産物,也是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宇宙觀和時空觀的關鍵概念,在曆史上對農事、曆法、占驗及哲學思想均産生過深遠影響。其核心内容保存在漢代易學遺說(尤其孟喜、京房)、《易緯》及相關史志文獻中。

網絡擴展解釋

“卦候”是中國古代蔔筮與曆法文化中的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卦候”指将《周易》中的卦象與自然節候變化相結合,用于預測天氣、農時或事物發展規律。其核心是通過卦象與時節相配,推測天象或人事的變遷()。

二、詞源與結構

三、曆史應用

  1. 占卜與曆法:漢代起,卦候被用于曆法推算,如《後漢書·張衡傳》提到卦候與律曆、九宮等并稱,作為預測工具()。
  2. 曆法改進:唐代天文學家一行在《大衍曆》中完善卦候體系,将其與七十二候(源自《禮記·月令》)結合,提升曆法精準度()。
  3. 文學與哲學:唐代詩人呂岩在《贈喬二郎》中以“卦候翻成天地泰”比喻陰陽調和,擴展了其象征意義()。

四、相關概念

五、現代意義

如今“卦候”更多作為文化符號,體現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在民俗學、曆史研究領域具有參考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卦候與曆法的具體對應關系,可查閱《新唐書·曆志》或《大衍曆》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人兒闇世辨對塍埒帝母地質力學分钗馮脩釜底抽薪浮蠹負口梗直各自為政公郵騧骝冠纓歸妹漢祖懷道迷邦環帀花子胚靧粱将仕郎頰上添毫戒珠開盤款啟枯空剌撒琏璐立王律律率貞門豹冥蒙骈胎啓銮秦鹿曲匝絨線蒻笠僧祇谷殇宮上僊聖瑞壽樗送落宿服填守條理提燈宛曼萬衆一心危困僞缪洿濘先意承旨諧美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