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環堵的意思、環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環堵的解釋

(1).四周環着每面一方丈的土牆。形容狹小、簡陋的居室。《禮記·儒行》:“儒者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 鄭玄 注:“環堵,面一堵也。五版為堵,五堵為雉。”《淮南子·原道訓》:“環堵之室,茨之以生茅,蓬戶甕牖,揉桑為樞。” 高誘 注:“堵長一丈,高一丈,故曰環堵,言其小也。” 唐 杜甫 《寄柏學士林居》詩:“幾時高議排金門,各使蒼生有環堵。” 康有為 《陝西第一次講演》:“凡為家人者,處環堵之中,有父母兄弟妻子之樂,即有父母兄弟妻子之憂。”

(2).指貧窮人家。 清 唐甄 《潛書·去奴》:“環堵之子,不可以權巨室之宜;草莽之士,不可以妄意宮中之事。”

(3).圍聚如牆。形容擁擠。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明武宗遺事》:“值帝微行,過其肆,見觀者環堵,嘖嘖稱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環堵”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1.形容居室狹小簡陋

指四周環繞着土牆的簡陋房屋,通常用來強調居住環境的樸素或貧困。例如《禮記·儒行》提到“環堵之室”,《淮南子》也形容“環堵之室,茨之以生茅”。
例句: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中的“環堵蕭然,不蔽風日”,即描述家中空無一物、極度貧困的景象。

2.代指貧窮人家

引申為對貧困家庭的代稱。如清代唐甄《潛書》中“環堵之子”即指出身貧寒的人。

3.形容人群擁擠

表示人群圍聚如牆,形容擁擠的場景。例如清代吳熾昌在《客窗閑話》中描述“觀者環堵”。


擴展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淮南子》等古籍及權威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環堵》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環堵》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環”是指由連續的東西構成一個環狀;“堵”是指阻塞或堵塞。因此,“環堵”可以理解為一個環狀的阻塞或堵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
- “環”的部首是王(玉)
- “堵”的部首是土

筆畫數:
- “環”共有10畫
- “堵”共有12畫

來源

《環堵》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該詞最初的意思是指周圍的道路被堵塞或封閉。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将這個詞擴展到形容其他領域的阻塞或堵塞的情況。

繁體

《環堵》一詞的繁體字形為「環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會因年代和地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但一般來說,古時候《環堵》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相似,隻是字形可能有細微的差異。

例句

1. 大雪導緻公路交通「環堵」,車輛無法通行。

2. 婚禮當天,入口不慎退堂鼓打翻地上,場面一度「環堵」。

組詞

1. 環繞:形容事物圍繞着某個中心或對象。

2. 堵塞:指被物體或障礙物阻塞而無法通過。

3. 堵截:指阻止或截住行進或進行中的人、物或信息。

近義詞

1. 阻塞:指道路或通道被堵塞,無法順利通過。

2. 封閉:指将通道或入口封死,使之不通或不可使用。

反義詞

暢通:指道路、通道或事物無任何阻礙,可以自由流暢通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