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鋸鼎镬的意思、刀鋸鼎镬的詳細解釋
刀鋸鼎镬的解釋
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酷刑。 宋 蘇轼 《留侯論》:“當 韓 之亡, 秦 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 曹亞伯 《武昌革命真史》引《宣布滿清罪狀檄》:“淫兇酷虐,熾於其前;刀鋸鼎鑊,隨於其後。” 韋君宜 《似水流年·一段補白》:“雖有刀鋸鼎镬,甘之如饴。”
詞語分解
- 刀鋸的解釋 古代刑具。亦指刑罰中刑用刀鋸。;;《漢書;刑法志》詳細解釋.刀和鋸。古代刑具。亦代指刑罰。《國語·魯語上》:“中刑用刀鋸。” 韋昭 注:“割劓用刀,斷截用鋸。”《史記·範雎蔡澤列傳》:“設刀鋸以禁奸
- 鼎镬的解釋 .鼎和镬。古代兩種烹饪器。《周禮·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鑊以給水火之齊。” 鄭玄 注:“鑊所以煮肉及魚臘之器,既孰,乃脀于鼎,齊多少之量。”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五:“《茶經》以魚目湧泉
網絡擴展解釋
“刀鋸鼎镬”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于描述古代殘酷的刑罰及其刑具。以下是詳細解釋:
1.字面含義與構成
- 刀、鋸:古代刑具,分别對應割刑(割肉)和刖刑(斷足)。
- 鼎、镬:古代烹煮器具,後演變為烹刑的刑具,即将人投入沸水中煮死。
- 合稱泛指各種酷刑,強調刑罰的殘酷性。
2.曆史出處
- 最早見于《漢書·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鑽鑿。”。
- 《漢書·郦陸朱劉叔孫傳贊》提到“麗生……猶不免鼎镬”,進一步關聯鼎镬與酷刑。
3.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叙述中,強調對忠義之士的迫害或嚴酷統治。例如: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續黃梁》:“如果臣言虛謬,刀鋸鼎镬,即加臣身。”。
- 現代例句:“雖赴鼎镬刀鋸,亦無恨矣。”(《警世通言》)。
4.近義表達
- 鼎镬刀鋸:詞序不同,但含義一緻,均指代極刑。
- 斧钺湯镬:類似表述,包含斧砍、烹煮等刑罰。
5.文化意義
- 反映了古代刑罰的殘酷性,常用于凸顯人物在高壓下的氣節或統治者的暴虐。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詩詞名句網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刀鋸鼎镬》這個詞有以下含義:指的是一個繁忙而喧嚣的場面,形容繁忙或混亂的情況。
- 拆分部首和筆畫:刀(刂)+ 鋸(爫)+ 鼎(鼎)+ 镬(鬲)。共計16個筆畫。
- 來源:《刀鋸鼎镬》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小說《西遊記》中。在小說中,刀、鋸、鼎、镬出現在一起,形容了一個繁忙、熱鬧且喧鬧的場面。
- 繁體:刀鋸鼎鑊。
- 古時候漢字寫法:沒有古代的特定寫法,隻是字形會有些許差别。
- 例句:街道上車水馬龍,人群熙熙攘攘,真是一片刀鋸鼎镬的景象啊!
- 組詞:刀山火海、鋸牙釣鳅、鼎鼎有名、镬子河山。
- 近義詞:熱鬧非凡、熙熙攘攘、喧鬧異常。
- 反義詞:寂靜無聲、冷冷清清、甯靜祥和。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