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落草的意思、落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落草的解釋

[become an outlaw]舊指逃入山林做強盜。

落草為寇

[(of a baby) be born]〈方〉∶指胎兒出生

詳細解釋

1.入山林與官府為敵。 宋 蘇轼 《乞增修弓箭社條約狀》之二:“近有逃背落草四十餘人,馬二十疋,見在 狼山 西頭君市 等村乞食,切慮來南界别作過犯。”《水浒傳》第二回:“累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 沈從文 《蕭蕭》:“ 花狗 不辭而行……走哪兒去?是上山落草,還是作 薛仁貴 投軍?”

2.謂嬰兒出生。《紅樓夢》第八回:“另外有那一塊落草時銜下來的寳玉。”《三俠五義》第二回:“曾記六年前産生一子,正在昏迷之時,不知怎麼落草就死了。”《收穫》1981年第5期:“村西 周二楞 家的嬰兒剛一落草,門前的大皂角樹上就飛來一隻喜鵲,喳喳喳的叫了好一陣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落草”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傳統含義:成為強盜或草寇

  1. 核心解釋
    指被迫離開正常社會,逃入山林成為強盜。這一用法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如《水浒傳》中林沖等人物因官府壓迫而“落草為寇”。

    • 詞源分析:“落”有墜落、流落之意,“草”指草莽、山林,合稱表示淪落到民間或山林地帶。
  2. 文學例證
    元代戲曲《降桑椹》和《水浒傳》中均有“落草為賊”“落草為寇”的表述,強調人物脫離正統社會後的身份轉變。

二、方言含義:嬰兒出生

  1. 習俗背景
    在北方某些地區(如滿族傳統),新生兒出生時會在炕上鋪谷草,稱為“落草”,兼具防濕、禦寒的實用功能,并衍生出“嬰兒出生”的方言用法。
    • 例證:《紅樓夢》描述賈寶玉“落草時銜了一塊美玉”,即指其出生場景。

三、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溯源,可參考《漢典》或《搜狗百科》的權威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二

落草的意思

《落草》是一個詞彙,可用作動詞短語和名詞。作為動詞短語,它的意思是指逃跑、離開原本的地方或脫離束縛。而作為名詞,它指的是亡命之徒、脫離常規生活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落草》這個詞是由“艹”和“禾”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它的筆畫數為9。艹部在《落草》中屬于草字頭部首,而禾部則是指禾谷植物草的頭部首。

來源和繁體

《落草》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農民要将莊稼收割并運回家,他們通常會用草綁成捆,然後載回。有時,農民為了逃脫征稅或追逐自由,他們會選擇辭去農田勞動,離開原有生活狀态,成為亡命之徒。因此,“落草”也就漸漸表示了逃亡、離開常規生活的含義。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落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草字頭的“落”寫作「艹塞」,而谷字頭的“草”寫作「禾九」。這種古代寫法稍有區别,但仍然保留着「艹」和「禾」作為部首,整體意思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動詞短語:“他落草逃離了自己的家鄉。”

名詞:“那個人是一個落草之人,沒有固定的居所。”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脫落、草木皆兵、落地生根。

近義詞:逃亡、逃跑、離開。

反義詞:歸順、返航、複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