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納的意思、登納的詳細解釋
登納的解釋
選入。 唐 樓穎 《<國秀集>序》:“自 開元 以來,維 天寳 三載,譴謫蕪穢,登納菁英,可被管弦者都為一集。”
詞語分解
- 登的解釋 登 ē 上,升:登山。登車。登門。登天。登台。登場(僴 )。登高。登攀。登臨。登科。登程。登堂入室。 踩,踐踏,腳向下用力:登踏。踢登。 記載:登記。登報。登載。 谷物成熟:登歲(豐年)。五谷豐登。
- 納的解釋 納 (納) à 收入,放進:出納。藏污納垢。 接受:采納。笑納。納谏。 享受:納福。納涼。 繳付:納稅。 補綴,縫補;現多指密密地縫:納鞋底。 姓。 繳出吐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登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語義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登納"指"采納并記錄"的雙重動作,包含"收錄"與"采用"的複合語義。該詞由"登"(記載、登記)與"納"(接受、收納)兩個動詞素構成,形成語義疊加效果,常見于古代公文用語。王力《古代漢語》指出該詞具有"将重要事項正式記錄并予以施行"的行政文書特征。
二、曆史語義演變
- 先秦典籍中多指農作物收納,《禮記·月令》有"登納五谷"的記載,強調倉儲管理
- 唐宋時期演變為政治術語,《宋史·職官志》載"凡章奏皆須登納于簿",特指官方文書的歸檔流程
- 明清小說引申出情感接納義項,《醒世恒言》第廿八回"登納心意"即表接受愛慕之意。
三、現代使用場域
現代漢語保留該詞的兩種使用形态:
- 文獻學領域指古籍校勘中的"登納異文",如中華書局點校本《資治通鑒》凡例說明
- 方言存續于閩南語系,廈門大學《閩南方言大詞典》收錄"登納"表"認真接收"的俚語用法。
主要參考來源:
-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1993)商務印書館
- 王力《古代漢語》(1999)中華書局修訂本
- 李榮《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2002)江蘇教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登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選入”,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dēng nà(注音:ㄉㄥ ㄣㄚˋ)
- 詞義:指選拔、收錄或納入,多用于描述對人才、作品的篩選與采納。
2.出處與用法
- 古代文獻:最早見于唐代樓穎的《國秀集·序》:“自開元以來,維天寳三載,譴謫蕪穢,登納菁英,可被管弦者都為一集。”
此處“登納”指從蕪雜中挑選精華,收錄成集。
- 結構分析:由“登”(上升、進用)與“納”(接納)組合而成,強調“選拔後接納”的過程。
3.現代語境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讨論,屬于書面化表達。
- 需注意與音譯人名(如“奧格登·納什”)區分,避免混淆。
4.近義詞與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國秀集》相關研究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拜台般湼槃邊币比物假事憯痌吃定螭鬽赤面蹙遏打小算盤底肥東膠西序洞主斷滅空二五風懷逢世豐有負地矜才綱梢稈子夠味觀機而作詭避歸壽衣壞陳虎骨酒艱阨解究警場積愆寬痛略人斂獲流舊離位謬牍秘遠木吾茑蘿匹夫庶婦憑幾鉗市青牓囚牛上價生孝麝枕石枏首屈一指首身分離收所隨意一瞥特授祥金相狎仙霞關縣象閑舋銜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