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楠的意思、石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楠的解釋

植物名。花供觀賞,葉可入藥。《太平禦覽》卷九六一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 曲阜 古城有 顔回 墓,墓上石楠二株,可三四十圍,土人雲 顔回 手植之木。” 唐 柳宗元 《袁家渴記》:“其樹多楓柟石楠,楩櫧樟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石楠”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植物學特征

石楠(學名:Photinia serrulata)是薔薇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2米,樹冠圓形,葉片革質,呈長橢圓形或倒卵狀,幼葉中脈有絨毛,成熟後無毛。花朵為白色複傘房花序,果實球形,成熟時呈紅褐色。其適應性強,喜溫暖濕潤環境,耐修剪,對煙塵和有毒氣體有一定抗性。

二、名稱與文化象征

三、藥用與實用價值

石楠葉可入藥,具有祛風濕、止癢、強筋骨的功效,常用于治療關節疼痛和肝腎不足。其木材紋理細密,可用于制作器具,花朵觀賞性高,是園林綠化的常見樹種。

四、曆史典故

唐代《述異記》記載曲阜顔回墓旁的石楠為其手植,柳宗元《袁家渴記》中也提及此樹。另有傳說稱,唐玄宗在馬嵬坡兵變後,因見石楠花潔白整齊而思念楊貴妃,故石楠又被賦予“貴妃樹”之名。

五、文學與象征意義

在文學中,石楠常比喻人堅守原則、不受外界影響的品格,用于贊美或鼓勵他人堅持信念。其名字也常用于寄寓聰明、堅韌的性格特質。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來源,如需進一步細節可查閱相關植物志或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石楠的意思和來源

石楠(shí nán)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其中“石”是指石頭,而“楠”則是指一種喬木。

石楠一詞最初出現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描述了花園或山林中的一種景觀植物。石楠引申為美麗的花卉或樹木。

石楠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石楠的“石”字是由石部和且部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石。

石楠的“楠”字是由木部和口部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木。

石楠的拆分筆畫為“石”字的五畫加“楠”字的十二畫,總共是十七畫。

石楠的繁體字

石楠的繁體字為「石楠」,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石楠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大緻相同,沒有太大差異。

石楠的例句

1. 整個花園裡,石楠的紅花特别鮮豔。

2. 這片山林中有許多石楠樹,枝葉茂盛。

石楠的組詞

石楠沒有常見的組詞,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美麗的花卉或樹木。

石楠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石楠的近義詞可以是花卉、樹木等詞語;而它的反義詞則沒有一個明确的詞語可以歸類,因為反義詞的選擇通常要根據具體的語境來确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