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江隄 ”。沿江的堤岸。《南齊書·魚複侯子響傳》:“ 子響 自與百餘人袍騎,将萬鈞弩三四張,宿江堤上。” 唐 白居易 《浦中夜泊》詩:“闇上江隄還獨立,水風霜氣夜稜稜。” 唐 鄭谷 《曲江春草》詩:“花落江堤蔟暖煙,雨餘草色遠相連。”
“江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拼音:jiāng dī
寫法:也作“江隄”。
定義:指沿江修築的堤岸,主要用于防洪、擋水,通常由土石等材料建成。例如《南齊書》中記載的“宿江堤上”即描述在堤岸駐守的場景。
在古典詩詞中,“江堤”常被賦予情感象征。例如唐代鄭谷《曲江春草》中的“花落江堤蔟暖煙”,通過自然景象烘托意境。此外,該詞還被引申為“情人離别”的隱喻,如成語用法中借江水分隔兩岸比喻分離之情。
同名人物:江堤(1962-2003)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以散文和詩歌創作聞名,其作品融合學者視角與文學性靈。
不同語境下,“江堤”可能側重實際功能或文學意象,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南齊書》《白居易詩集》等文獻。
江堤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彙,包括“江”和“堤”。下面将對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介紹。
“江”字是一個較為簡單的字,由“氵”(三點水)部首和4畫構成。
而“堤”字則包括了“土”部首和11畫。
“江堤”指的是河流或湖泊旁邊的堤防,用以防止洪水的泛濫。
這個詞彙的來源是由于我國水患較多,為了保護人們的生命和財産安全,人們修建了許多江堤。
“江堤”的繁體寫法為「江堤」。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江堤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來說,「江」字在古代常常寫作「將」,其意思是統領、帶領。而「堤」字在古代寫作「堤壩」,表示路堤、防波堤。
以下是一些使用“江堤”詞彙的例句:
1. 在大雨過後,江堤上的水位上升了。
2. 政府加大了對江堤的巡查力度,以防止洪水災害。
3. 這座城市的江堤是由石頭和土壤修築而成的。
與“江堤”相關的組詞包括:
1. 河堤:指的是河流旁邊的堤防。
2. 堤岸:指的是江河湖海等水體的邊緣地帶,多指比較高的地勢。
與“江堤”意思相近的詞彙包括:
1. 堤岸:與江堤意義相近,都指河流或湖泊的堤防。
反義詞則是指與“江堤”意義相反的詞彙,例如:
1. 洪水:指的是水位快速上升,泛濫的自然災害。
2. 破堤:指的是堤壩被水沖破,無法阻擋洪水的侵襲。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對于“江堤”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