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陡險。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官兵鑿山伐木通道,山谷巇絶,軍不成隊,糧不濟飢。”
“巇絕”是一個複合詞,需拆解為“巇”和“絕”兩部分理解,并結合文獻中的具體用法:
“巇絕”整體形容地勢陡峭險峻到極點,常見于古文對險要地形的描述。例如韓愈《釋言》中“抵巇以要權利”的“巇”即強調險要環境中的機會,而“絕”則加強險峻程度。
需注意與“巉絕(chán jué)” 的區分: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如唐代李善注《文選》提到“巇道”即險道,現代語境較少使用,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巇絕》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山勢險峻陡峭、高聳入雲,形容山峰或山脈的雄偉壯麗。
《巇絕》由“山”部和“要”部組成。它的拆分部首為山(shān)和女(nǚ),總筆畫數為16畫。
《巇絕》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大字典》,是由兩個形旁組成的,既有山的形象,也有要的表意。在繁體字中,巇絕的寫法為巇絶。
巇絕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古代常用簡化字寫作“戲捐”。
1. 登上山巅,乘涼品茶,盡享巇絕美景。
2. 雷聲隆隆,大地震顫,巇絕的山體從山峰上滾落下來。
巇絕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各種意味深長的組詞,例如:
1.巇絕峰:形容山峰非常險峻,高聳入雲。
2.巇絕景:形容山脈連綿起伏,壯麗美麗。
與巇絕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峻峭:形容山勢險峻、高聳入雲。
2.險峻:形容山勢險要,峭壁高聳。
與巇絕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平坦:形容地勢平坦,沒有險峻的山峰。
平緩:形容地勢平緩,沒有陡峭的山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