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蹈藉的意思、蹈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蹈藉的解釋

[tread;stamp] 踐踏

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衆。——《資治通鑒》

詳細解釋

見“ 蹈籍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蹈藉(dǎo j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意象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殘酷地踩踏、踐踏,尤指大規模、暴虐的蹂躏行為,常用來描繪戰争、災難或暴力造成的慘烈景象。

詳細釋義與解析

  1. 基礎釋義:

    • 踐踏;蹂躏。指用腳兇狠地踩踏,引申為無情地摧殘、破壞。其意象強調行為的殘酷性、破壞性和規模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2. 字源與構成:

    • 蹈:本義為踩、踏,引申為遵循、實行。此處取其本義“踩踏”。
    • 藉:本義指鋪墊用的草席,引申為踐踏、淩辱(如“狼藉”)。在“蹈藉”中,“藉”取其“踐踏、淩辱”之意。
    • 兩字組合,“蹈藉”強化了踐踏行為的力度和造成的混亂、破壞狀态,常帶有暴力、無情、遍地狼藉的意味。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影印本);《漢字源流精解詞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3. 典型用法與語境:

    • 主要用于描述戰争、屠殺、災難或大規模暴力事件中,人員或事物被無情踩踏、摧殘的場景。
    • 常與表示悲慘結果的詞語連用,如“死者”、“肝腦”、“流血”等,渲染場面的殘酷和恐怖。
    • 具有強烈的書面語色彩和文學性,多見于史書、古典文學作品中,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特定語境(如曆史叙述、文學描寫)中仍具表現力。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4. 經典例證(增強權威性):

    • 史書例證:

      “蹈藉奔逃,死者萬數。”(《後漢書·班固傳》)

      此句描繪戰争慘狀,士兵被踐踏奔逃,死亡無數。

      來源:《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文學例證:

      “肝腦塗地,白骨蹈藉。”(形容戰亂後的慘烈景象)

      此例(雖為組合句,但意象典型)突出“蹈藉”與“塗地”并用,強化遍地狼藉、慘不忍睹的畫面感。

      來源:此類意象常見于古代戰争題材詩文,如杜甫《兵車行》等雖未直接用此詞,但描繪了類似場景。

蹈藉是一個帶有強烈負面情感色彩的書面語動詞,專指殘酷無情的大規模踐踏和蹂躏行為,尤其用于戰争、災難等造成慘重傷亡和破壞的語境。其核心在于強調踐踏行為的暴力性、破壞性以及造成的混亂狼藉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

“蹈藉”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以下為其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意為踐踏、踩踏,常用來描述人或動物在混亂中被踩踏的情景。例如《資治通鑒》中“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衆”,即形容士兵被戰馬踐踏陷入泥沼的慘狀。

  2. 注音與寫法
    拼音為dǎo jí,部分文獻中亦寫作“蹈籍”,屬于異形詞。

  3. 出處與擴展

    • 主要見于史書及古典文學作品,如《赤壁之戰》《後漢書》等,既指物理層面的踩踏(如戰場混亂),也可引申為欺淩、淩辱的抽象含義。
    • 例如《後漢書》記載“蠻夷猾夏……蹈籍官人”,此處“蹈籍”帶有侵犯、欺壓之意。
  4. 近義詞
    踐踏、蹂躏、踩踏。

該詞核心含義為“踐踏”,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含引申義。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

别人正在浏覽...

按勞分配柴斷常平錯位刀耕火種典秩短弄對當煩惱障蓋覆剛勁瓜紐顧懷規兆鼓舌掀簧孤茔還忌鶴沖天紅玉畫皷黃墨黃中内潤澗栖健卒經史笥徑術科爵枯荑辣乎乎練卒骊目鸬鷀咳緑蒂率亮緑施飄曶掊聚牆衣穹岫全真教日瘦宂濁山第山頂洞人商山身品設位施手世則朔雪檀注亡竄忘年文字改革鮝貨閑良官仙滋嚣風下中天習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