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呂氏春秋·孟春》:“王布農事,命田舍東郊,皆修封疆,審端徑術。” 高誘 注:“端正其徑路,不得邪行敗稼穡。” 明 張居正 《重遊蕭氏園亭》詩之二:“祇愁迷徑術,何意屢經過。”
“徑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差異,但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類解釋:
道路
這是多數古籍和詞典的共識解釋,指具體的路徑或通道。例如:
字義分析
部分資料(如)認為“徑術”是成語,表示“直接的方法或手段”,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與現代誤用或引申義相關。需注意該詞在古籍中主要用于“道路”的本義。
“徑術”的權威解釋應優先參考《呂氏春秋》《張居正詩集》等經典文獻,其核心指代具體的道路或抽象的行事途徑。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曆史典籍。
徑術,可以理解為追求直接、簡明而有效的方法或技巧。在中文中,徑術這個詞常用于形容解決問題的途徑或掌握某種技藝的技巧。
徑術的部首是“⻍”(走),拆分筆畫為7畫。
徑術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出現于《爾雅·釋诂》中。其中“徑”意指直接、不走彎路,而“術”則代表技巧或方法。合起來,徑術指的是取得某種目标或成就的直接方法或技巧。
徑術的繁體字為「徑術」,部分地區使用繁體字的中文社區仍然保留着這種書寫形式。
在古代,徑術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其中,徑的上部分寫成「⻔」(門),術的下部分寫成「⺲」(肉),因此古時候的徑術字寫作「⻔⺲」。
1. 要學好這門技藝,你需要掌握一些實用的徑術。
2. 他用簡單而高效的徑術解決了複雜的問題。
經驗、術語、術士、途徑、路徑、技術
方法、技巧、手段、策略、秘訣
曲線、迂回、拐彎抹角、迂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