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全真教的意思、全真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全真教的解釋

道教的一派。 金 王重陽 創立。教旨以“澄心定意,包元守一,存神固氣”為“真功”,“濟貧拔苦,先人後己,與物無私”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該派舊時盛行于北方,以 北京 白雲觀 為中心,稱道教北宗。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全真教》:“ 金 主 亮 貞元 元年,有吏員 鹹陽 人 王中孚 者倡全真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全真教是中國道教的重要流派之一,創立于金代(1115年—1234年),由王重陽于陝西終南山首次提出“全真”理念。其名稱源自《道德經》“全真保性”思想,主張“三教合一”,即融合儒、釋、道三家精髓,提倡性命雙修與内丹修煉。核心教義包括:

  1. 三教同源:以道教經典為基礎,兼修儒家倫理與佛教禅宗,主張“孝悌忠信”為人道根基。
  2. 内丹修行:強調“先性後命”,通過打坐、煉氣等内修方式追求長生,反對符箓派的外丹術。
  3. 出家制度:要求信徒斷絕塵緣、出家清修,形成嚴格的戒律體系,如《重陽立教十五論》規範日常修行。

全真教在元代因丘處機觐見成吉思汗而興盛,成為官方認可的主流教派,其宮觀遍布全國,北京白雲觀為全真三大祖庭之一。現存文獻《道藏》收錄了《重陽全真集》等經典,是研究該教派的重要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全真教是中國道教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名稱源于“功行俱全,返璞歸真”的核心理念。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1.定義與起源

全真教由金代道士王重陽(1113-1170年)創立,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強調通過内修心性與外行濟世達到“全真”境界。其名稱中的“全真”意為“保全本真”,即通過修行回歸人性本真狀态。

2.核心教義

3.曆史發展

4.組織特點

全真教建立了嚴格的教團制度,推行“十二齋戒”規範修行生活,并形成以師徒傳承為核心的組織結構。其教派被稱為“道教北宗”,與張伯端創立的南宗(主張在家修行)形成對比。

擴展說明: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描繪的全真教雖含文學加工,但王重陽、全真七子等人物确有曆史原型。當前全真教仍是道教主要流派之一,其宮觀多分布在華北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

八卦拳白花駱班心暴濫邊扞邊功兵陳并頭叢波兒象怖遽吃剌剌春雷摧朽單車使登儀對眼防隔瀵發豐韻焚椒訃電改弦轍幹貨黃道十二宮獲旗監當焦煤接防解後捷疾矜功自伐境遇糺軍決嫌枯荄勞模烈皇蠡琖緑沈明鮮尼轲倩女離魂旗榜跂及青身七支取憐趨士失音瘦牛送檢素蘂踏謠娘頭上安頭頭罩推溝五經庫遐迥憸奸閑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