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的一派。 金 王重陽 創立。教旨以“澄心定意,包元守一,存神固氣”為“真功”,“濟貧拔苦,先人後己,與物無私”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該派舊時盛行于北方,以 北京 白雲觀 為中心,稱道教北宗。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全真教》:“ 金 主 亮 貞元 元年,有吏員 鹹陽 人 王中孚 者倡全真教。”
全真教是中國道教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名稱源于“功行俱全,返璞歸真”的核心理念。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全真教由金代道士王重陽(1113-1170年)創立,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強調通過内修心性與外行濟世達到“全真”境界。其名稱中的“全真”意為“保全本真”,即通過修行回歸人性本真狀态。
全真教建立了嚴格的教團制度,推行“十二齋戒”規範修行生活,并形成以師徒傳承為核心的組織結構。其教派被稱為“道教北宗”,與張伯端創立的南宗(主張在家修行)形成對比。
擴展說明: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描繪的全真教雖含文學加工,但王重陽、全真七子等人物确有曆史原型。當前全真教仍是道教主要流派之一,其宮觀多分布在華北地區。
全真教是指道教中的一個派别,它起源于中國曆史悠久的道教傳統。全真教主要強調修道修行,追求長生不死和達到超脫塵世的境界。
《全真教》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言”和“示”,共計19個筆畫。
全真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道教傳統,但正式建立和命名為全真教則要追溯到宋代。宋太祖趙匡胤後裔的趙崇嗣被認為是全真教的創始人。
全真教的繁體字為《全真教》。
古時候漢字寫作《全真教》。
他參加了全真教的修行,希望能夠達到超脫塵世的境界。
全真教的相關組詞有:全真派、全真道、全真道教。
全真教的近義詞有:全陽教、全玄教。
全真教的反義詞是其他道教派别,如:龍門派、天師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