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畫鼓 ”。
“畫皷”一詞中的“皷”是“鼓”的異體字,讀音為 gǔ。因此“畫皷”即“畫鼓”,指表面繪有彩飾的鼓,屬于古代樂器或儀仗器具。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義結構
功能與用途
畫鼓多用于宮廷宴樂、節日慶典或軍隊儀仗。例如唐代詩詞中“畫鼓聲中昏又曉”,既指報時工具,也渲染氛圍。
文化意象
在文學作品中,畫鼓常象征繁華盛景或時光流逝,如歐陽修《漁家傲》中“畫鼓聲中昏又曉,時光隻解催人老”,借鼓聲表達對時間消逝的感慨。
若您遇到該詞的具體出處,可提供上下文以便進一步分析其引申含義。
《畫皷》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用筆畫或顔色勾勒出樂器皷的形狀或圖案,也可用來指繪畫中的音樂元素表現。
《畫皷》的拆分部首是“⺅”(犬)和“⺌”(九),總計6個筆畫。
《畫皷》是由“繪畫”和“樂器皷”兩個詞組合而成的。繪畫是用顔色、筆畫等手法在紙、絹、布等材料上表現對象的藝術形式,而“皷”是一種打擊樂器,形狀扁平,兩面有軟骨或牛皮,通過敲擊或敲打發出聲音。
在繁體字中,“畫皷”通常被寫為“畫鼓”。
古代漢字中,“畫皷”并沒有特定的寫法。隨着字形的演變和書寫規範的變化,字形可能有所不同。
1. 他用細膩的筆觸畫出了皷的動感和韻律。
2. 這幅畫中的皷形象生動,給人一種歡快的感覺。
1. 畫家
2. 畫闆
3. 畫筆
4. 繪畫
1. 描繪
2. 勾勒
3. 繪制
1. 擦除
2. 抹掉
3. 消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