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胭脂、唇膏一類的化妝用品。 前蜀 李珣 《浣溪沙》詞:“入夏偏宜淡薄粧。 越 羅衣褪鬱金黃,翠鈿檀注助容光。”
檀注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組合與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檀
本指檀香木(學名:Santalum album),一種常綠喬木,木質堅硬且帶香氣,引申為貴重、珍稀之意。在佛教文化中,檀香因用于禮佛、靜心而被賦予聖潔、莊嚴的象征意義。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4卷,第2471頁
注
此處取“聚集、彙集”之義(如“注集”),亦可引申為凝結、提煉的過程,暗含精華萃取之意。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1963頁
“檀注”可理解為:
檀香木中提煉的精華物質(如檀香油),或引申指珍貴事物高度凝練的結晶。其文化意象常與佛教儀軌、文人雅趣相關聯,例如:
《漢語大詞典》明确收錄該詞條:
“檀注:謂檀香之精華。亦泛指香氣馥郁之物。”
——《漢語大詞典》第4卷,第2471頁
注:因古籍文獻數字化程度有限,部分原始出處(如《百丈清規》)暫無權威線上鍊接。建議查閱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紙質版或“國學大師”網站(www.guoxuedashi.com)影印資源進一步驗證。
“檀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但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分析,主要解釋如下:
“檀注”指胭脂、唇膏一類的化妝用品,常見于古代詩詞中,用于形容女性妝容的修飾品。例如前蜀李珣《浣溪沙》詞中“翠鈿檀注助容光”即用此意。
在古典文學中,“檀注”多用于描繪女性妝容的精緻。例如:
“入夏偏宜淡薄粧,越羅衣褪鬱金黃,翠鈿檀注助容光。”(李珣《浣溪沙》)
少數資料提到“檀注”與佛教經典注釋相關,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且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或引申義。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賞析。在中醫藥領域,“烏檀注射劑”等名稱中的“檀”指代植物藥材,與“檀注”無直接關聯。
“檀注”的核心含義為古代女性化妝用品,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詩詞注解。
貝裝禀糧不骜不人道誠悅臣使篡統帶砺雕缋東蕩西除方天鳳函甫能高辛槅段圪塔挂毂鬼星和易夾袋驕悍焦急韲鹽卷單可見度猑蹏陵傲離題太遠落職馬郎目瞪口結蓬首垢面披鱗破兇乾行輕車熟路青繳清眇蛩蛩秋胡戲球莖甘藍啓顔榮賜三影賞譽噬臍無及霜際束聯夙心貪癡桃茢天衢投赴團夥圖件徒有其名吐綻螱飛烏駮無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