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經史笥的意思、經史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經史笥的解釋

裝經籍、史書的箱子。比喻博通經史的人。《梁書·許懋傳》:“與 司馬褧 同志友善,僕射 江祏 甚推重之,號為‘經史笥’。”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古今博洽之士,有稱府者……又有稱笥者, 許懋 號經史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經史笥”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典故性詞語,其含義可從字面義和比喻義兩個層面理解:

  1. 字面義:

    • 經: 指儒家經典著作,如《詩》《書》《禮》《易》《春秋》等“五經”或“十三經”。
    • 史: 指曆史著作,如《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二十四史”或泛指各類史書。
    • 笥: 指古代用竹或葦編成的方形盛物器具,主要用于存放衣物或書籍。
    • 因此,“經史笥”字面意思就是存放經書和史書的竹箱。
  2. 比喻義(核心含義):

    • 這個詞更重要的價值在于其生動的比喻意義。它用來贊譽學識極其淵博、滿腹經綸的人。
    • 其意象是将人的肚子或頭腦比作一個巨大的書箱(笥),而這個書箱裡裝滿了最重要的典籍——經書和史書。意指此人熟讀經典,精通曆史,學問深厚,仿佛整個經史典籍都儲存在他的腹中或腦中,隨時可以取用。
    • 這個比喻形象地描繪了學問大家博聞強記、知識儲備極其豐富的狀态。

權威來源與典故出處:

“經史笥”一詞的形成和流傳,主要源于古代文獻中對博學之士的贊譽:

  1. 源自“五經笥”:

    • 其更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五經笥”。這個典故出自《後漢書·邊韶傳》。
    • 原文記載: “邊韶字孝先,陳留浚儀人也。以文章知名,教授數百人。韶口辯,曾晝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韶潛聞之,應時對曰:‘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但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嘲者大慚。”
    • 釋義: 邊韶的學生嘲笑他大腹便便,隻愛睡覺不讀書。邊韶聽到後機智地回應說:我這大肚子,是裝着五經的竹箱(五經笥);睡覺時是在思考經書内容,與周公、孔子神交。嘲笑者聽後非常慚愧。
    • 發展: “五經笥”這一贊譽因其生動形象而廣為流傳,後世在贊譽學識更廣博(不僅通經,也通史)的人時,便自然地擴展為“經史笥”。(參考來源:《後漢書》卷八十上·文苑列傳第七十上·邊韶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經史笥”的直接用例:

    • 南朝梁的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徐勉就被譽為“經史笥”。
    • 《南史·徐勉傳》載: “勉幼孤貧,早勵清節…及長好學,宗人孝嗣見之歎曰:‘此所謂人中之表,海内之英。’琅邪王融雅相友善,嘗謂人曰:‘此子乳中之酪,人中之表,海内之英,經史笥也。’” (參考來源:《南史》卷六十·列傳第五十·徐勉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 這裡王融用“經史笥”盛贊徐勉學識淵博,是國之棟梁。

“經史笥”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褒義詞,其核心含義是比喻學識淵博、精通經書和史籍的人。它形象地将人的學問比作一個裝滿了最重要典籍(經和史)的竹箱,體現了古人對博學之士的高度推崇。其典故直接源于《後漢書》中“五經笥”的故事,并在《南史》中明确用于贊譽徐勉。

網絡擴展解釋

“經史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面意義
    “笥”指竹制書箱,故“經史笥”字面意為存放經書與史籍的箱子。古代書籍多為竹簡或帛書,需用箱匣保存,因此“笥”成為文化傳承的象征。

  2. 比喻意義
    該詞常比喻學識淵博、精通經史的人。如《梁書·許懋傳》記載,南朝學者許懋因精通典籍,被時人譽為“經史笥”,意指其學問如裝滿典籍的寶箱般豐厚。

  3. 曆史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史書,後世如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亦沿用此稱,特指博學者。其結構為“經史+笥”,通過借物喻人的修辭手法,突顯人物學術造詣。

  4. 文化關聯
    與“腹笥”(喻胸中才學)、“五車書”等典故類似,均以容器承載知識,反映古代對典籍積累的重視。

示例用法
“先生遍覽群書,堪稱當代經史笥。”——此處以“笥”為喻,贊其通曉經史,學識廣博。

别人正在浏覽...

八旗颩抹博簡布帆逋米城柴愁紅凍刺刺逗弄渡越妨紊方中夫子兵高車格竹公德貫胸好幹好羞懷疑回思蹇咢急扯白臉介靜警世金星地鳝魁特琨珸累塊積蘇涼吹涼了半截迾禁靈螭門情明表名缰利鎖南泥灣皮膠屏擋平畫貧衿铍掩親情全毀區外殺略說誇四節松喬太平間駝毼土偶圖書塗塗王繭蔚映屋上建瓴瑕玼祥芝虓豁西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