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賓階的意思、賓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賓階的解釋

西階。古時賓主相見,賓自西階上,故稱。《書·顧命》:“大輅在賓階面,綴輅在阼階面。” 唐 韓愈 《送區冊序》:“升自賓階,儀觀甚偉。”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房前各有階,右為賓階,左為阼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賓階(bīn jiē)是漢語古建築術語,特指古代堂前東西兩側台階中供賓客行走的台階,又稱“西階”,與主人專用的“阼階”(東階)相對。其核心含義與禮儀規範、建築方位密切相關,具體解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方位定義

    古代建築主體“堂”前的台階分列東西兩側:

    • 賓階:西側的台階,賓客升降時使用。
    • 阼階:東側的台階,主人升降時使用。

      此規制源自周代禮儀制度,體現“尊左卑右”(以東為尊)的方位觀念(來源:《儀禮·士冠禮》)。

  2. 禮儀功能

    賓階是賓客參與儀典的專用通道。例如:

    • 賓客觐見君主時,從西階登堂;
    • 宴飲時,賓客依禮由賓階進退,彰顯主客之别(來源:《禮記·曲禮上》)。

二、文化内涵

賓階不僅是建築構件,更是禮制秩序的象征:


三、文獻例證

  1. 《儀禮·鄉飲酒禮》:

    “主人揖賓,賓揖介,介揖衆賓,衆賓皆升,就席。主人之贊者,西階上北面。”

    釋義:賓客經西階入席,主人侍從立于西階候命。

  2. 《史記·魏公子列傳》:

    信陵君“引侯生坐上坐,遍贊賓客,賓客皆驚”。

    背景:侯生被尊為賓,登西階就上座,打破常規禮儀以示敬意。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0卷,第128頁。

    釋義:“堂前西階。古時賓主相見,賓自西階上。”

  2. 《辭源》(修訂本):

    商務印書館,第3冊,第249頁。

    釋義:“西階。古代賓主相見,賓由西階上,故稱。”

  3. 《中國古建築名詞圖解辭典》:

    山西人民出版社,李劍平著,第56頁。

    詳解台階形制與禮儀關聯,附建築平面圖示例。


“賓階”是周禮在建築空間中的具象化表達,其設計深刻反映了古代社會“辨方位、明禮秩”的文化内核。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儀禮》《禮記》原典及曆代注疏,或參考專業建築史學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賓階”是古代禮儀中的特定術語,指賓客進入主人家時行走的西側台階,與主人使用的“阼階”(東階)相對應。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面含義
    賓階由“賓”(賓客)和“階”(台階)組成,字面意為“賓客行走的台階”。根據古代禮儀,賓主相見時,賓客需從西階(賓階)進入,主人則從東階(阼階)相迎,以示尊卑有序。

  2. 曆史背景與出處

    • 最早見于《尚書·顧命》:“大辂在賓階面,綴辂在阼階面”,描述周成王喪禮中的陳設禮儀。
    • 唐代韓愈《送區冊序》提到“升自賓階,儀觀甚偉”,體現賓客依禮而行的莊重感。
    • 郭沫若在《屈原》中亦明确區分“右為賓階,左為阼階”。
  3. 文化内涵
    賓階不僅是物理台階,更象征古代等級制度和待客之道,強調主客之間的禮節規範。賓客通過賓階進入,既體現對主人的尊重,也彰顯自身身份。

  4. 現代應用
    如今“賓階”一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描述傳統禮儀場景,或引申為“以禮待客”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

暧曃八竿子打不着碧麥不熟部委不休慅常不肯長喟赤賜寵待沖激抽引傳帖辍簡辭狀得請都尉方馳放夜發言匪躬符徵膏場綉浍恭謙貴仕角尖矯情羁服靜莫極戍酒悲積郁颽風瞘瞜苦操饋薦流亡窿笃露居明辯僻澁鉛部巧立名目峭整慶功會權柄紗櫥恃才放曠食而不化詩雄識字班刷啦天頭鐵響闆通籠偷肆文缛無其奈襄陽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