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稽的意思、俯稽的詳細解釋
俯稽的解釋
下察。 唐 陸贽 《重論尊號狀》:“必也俯稽術數,須有變更,與其增美稱而失人心,不若黜舊號以祗天戒。”
詞語分解
- 俯的解釋 俯 ǔ 向下,低頭,與“仰”相對:俯身。俯視。俯瞰。俯首。俯臨。俯拾即是。俯仰。 潛伏,卧伏:季秋之月“蟄蟲鹹俯在内”。 舊時公文及書信對上級或尊長的敬辭:俯允。俯念。俯恤(請求對方體恤)。俯察。俯順
- 稽的解釋 稽 ī 停留:稽留。稽滞。 考核:稽核。稽查。稽考。無稽之談。 計較:反唇相稽。 至。 姓。 稽 ǐ 〔稽首〕古代的一種禮節,跪下,拱手至地,頭也至地。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俯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拼音:fǔ jī(注音:ㄈㄨˇ ㄐㄧ)
- 核心含義:指“下察”,即上級對下級或事物的審察、考察。
二、詳細解釋
-
詞源構成:
- “俯”意為低頭,引申為謙遜或自上而下的視角;
- “稽”有考察、審察之意(如“稽查”“稽考”)。
- 組合後強調“向下審察”的行為。
-
文獻用例:
- 唐代陸贽《重論尊號狀》中曾用:“必也俯稽術數,須有變更”,意為通過向下考察規律來調整決策。
三、常見誤解辨析
-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低頭鞠躬”,可能與“俯首”“稽首”等詞混淆。但權威文獻(如漢典)及古籍用例均指向“下察”義,未涉及鞠躬動作。
四、相關擴展
- 近義詞:稽查、考察;
- 反義詞:上呈、禀報;
- 常見搭配:俯稽術數、俯稽群籍(強調廣泛考察)。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唐代陸贽的《重論尊號狀》及相關注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俯稽》的意思
《俯稽》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向下彎腰行禮。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表達敬意或恭敬地向他人行禮。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俯稽》的部首是人字旁(從“入”字旁演變而來),拆分後的部首是“亻”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目為14畫。
來源和繁體
《俯稽》一詞來源于《詩經·小雅·鹿鳴之什·小宛》:“俯稽好瞻,雲間有之。鹿鳴食舟,白露沾之。”在古代文獻中,有時也會用繁體字“俯稽”寫作“俛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不同于現在,所以《俯稽》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寫法為“各逡”,而在《康熙字典》中,則寫作“俛稽”。
例句
1. 國王俯稽向前迎接貴客。
2. 在古代宮廷中,臣子們必須俯稽行禮。
組詞、近義詞與反義詞
組詞:俯首、俯伏、俯下、稽首
近義詞:行禮、鞠躬、彎腰、敬禮
反義詞:擡頭、擡眼、仰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