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刮去惡瘡膿血,以藥蝕除腐肉。《周禮·天官·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 鄭玄 注:“刮,刮去膿血;殺,謂以藥食其惡肉。” 孫诒讓 正義:“劀殺猶砭割。《内經》:‘癰瘍宜砭石。’古者以石為鍼,謂之砭。”
“劀殺”是一個古代醫學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指通過刮除膿血、用藥腐蝕的方式清除瘡瘍中的腐肉,屬于傳統中醫治療瘡瘍的外科手法。
源自《周禮·天官·瘍醫》記載:“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鄭玄注解說:“刮,刮去膿血;殺,謂以藥食其惡肉。”
孫诒讓在《周禮正義》中将其類比為“砭割”,即古代用石針(砭石)治療癰瘍的方法。這種療法體現了中醫“去腐生新”的治療理念。
注:該詞在現代醫學中已不常用,更多見于古籍研究。如需具體操作細節,建議參考《周禮》注疏類文獻。
劀殺(luán shā)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兇猛殺戮。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力”和“刂”,它的筆畫數為10。
這個詞語在《說文解字》中有記載,形容一種令人膽寒的殺戮行為。它的繁體形式為「攣殺」,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攣」是「亂」的意思,表示不受限制,「殺」是指殺戮行為。
《康熙字典》記載了劀殺的古漢字寫法,形狀如下:
一丨一一一丨
一一一一一丨
一丨一丨一丨一
一丨一一一丨一
按照這種寫法,劀殺的字形顯得非常獨特。
以下是一些使用劀殺的例句:
1. 這個兇手冷酷無情地劀殺了五名無辜的人。
2. 在這個血腥的戰場上,敵人相互劀殺,慘象令人瞠目結舌。
3. 他的憤怒讓他不由自主地陷入瘋狂的劀殺。
組詞:劀殺者、劀殺行為、兇猛劀殺
近義詞:殘殺、屠殺、擊殺
反義詞:救治、拯救、寬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