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百折裙的意思、百折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百折裙的解释

见“ 百褶裙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百折裙是汉语中对"百褶裙"的变体书写形式,指通过规律性折叠工艺形成密集纵向褶皱的女性裙装。该词源可追溯至《后汉书·舆服志》记载的"襞积"工艺,指通过折叠布料形成装饰性皱褶的技法。

结构上,每片裙面通常包含80-100道手工压褶,褶皱宽度精确控制在0.5-1.2厘米之间,通过高温定型保持垂坠感。据《中国服饰史》(黄能馥著)记载,这种工艺在明清时期发展为"马面裙"的核心特征,需经裁片、打裥、缝纫等十二道工序制作。

现代语境中,该词常与苏格兰格纹裙产生语义关联。实际上二者存在本质差异:中国传统百褶裙采用平面裁剪,褶皱自腰线贯通至裙摆;而西方kilt裙采用立体裁剪,褶皱集中于腰部。根据《世界服装史》(袁仄主编)的考证,这种差异源自东西方服装结构体系的不同发展路径。

在文化符号层面,百褶裙承载着"以褶喻福"的吉祥寓意,《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研究》(王金华著)指出,明清时期裙褶数量多取"百"数,既体现工艺复杂度,又暗合"百福骈臻"的传统祝颂意向。

网络扩展解释

“百折裙”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

一、字面含义(服饰类)

  1. 基本定义
    指裙身带有许多垂直细密褶皱的裙装,现代多写作“百褶裙”。其别称包括“百裥裙”“密裥裙”“碎折裙”等,每个褶皱间距约2-4厘米,褶皱数量可达数百甚至上千。

  2. 历史与文化
    中国百褶裙已有1700多年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时期。例如《西京杂记》记载赵飞燕曾穿着类似款式,而清代文献和现代文学作品中(如陈毅的诗)也多次提及。

二、语言使用中的特殊含义

  1. 词语变体
    部分词典(如、5、6)指出“百折裙”是“百褶裙”的异写形式,两者读音相近(bǎi zhé qún),实际含义相同。

  2. 可能的比喻引申
    个别来源(如、10)将其作为成语,比喻“历经挫折仍坚持不懈的人或事物”。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服饰或文学研究,可能是对“百折不挠”等成语的误用或混淆。

三、总结

别人正在浏览...

白渠襃述兵众参人樗栎庸材雏鹰展翅从义郎典质雕章琢句笛竹兜卖凡常反经行权废滞蚣蝑购置观听诡称诡合故境闳厂黉舍货赇羯鼓催花击节叹赏窘步旧态复萌枯草老行尊凉凉踽踽謰謱敛缩灵居令猷麪饭名察娘儿们凝瑛弄耸炮熬飘渺蚍蜉援劈头盖顶谴戒阙略日诵五车缮营神福生缘慑屈疏通遡回俗众贪生恶死头派微波炉武馆无置先遣戏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