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成的意思、陳玉成的詳細解釋
陳玉成的解釋
陳玉成(1837-1862) : 太平天國将領。廣西藤縣人。十四歲參加金田起義。隨西征軍作戰,屢建戰功。後任前軍主将,與李秀成破江北大營,并取得三河大捷。1859年封英王。次年援救天京(今南京),摧毀江南大營,并向浙江進軍。後被叛徒出賣,英勇就義。
詞語分解
- 陳的解釋 陳 (陳) é 排列,擺設:陳列。陳兵。 述說:陳述。陳情。詳陳。陳訴。陳說。 舊的,時間久的:陳舊。陳腐。陳醋。推陳出新。陳陳相因。陳迹。陳皮。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淮陽縣一帶。 中國朝代名
- 玉成的解釋 敬辭,促成貧賤憂戚,庸玉女汝于成也。;;張載《西銘》一應所用,弟子自當準備,煩望長老玉成,幸甚。;;《水浒傳》此事全靠您玉成詳細解釋語出 宋 張載 《西銘》:“富貴福澤,将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
專業解析
陳玉成(1837年—1862年),中國近代史著名人物,是太平天國後期重要軍事統帥。其名字含義需從漢語字義及曆史背景綜合解析:
一、姓名字義解析
-
陳(Chén)
中華姓氏之一,源自上古帝王舜的後裔封地“陳”,後以國為姓,為當代中國第五大姓。字義本身無特殊引申,主要承載宗族标識功能。
-
玉成(Yùchéng)
- 玉:象征高貴、純潔、堅貞,《說文解字》釋為“石之美者”,傳統文化中喻指美德或珍貴事物。
- 成:意為完成、成就、成功,《廣雅》注“成,就也”。
- 合義:“玉成”為漢語固定詞組,典出《西廂記》“多謝小姐玉成之恩”,表示對他人的成全或對美事的達成。其名寄托了家族期許其成就高尚品德的願望。
二、曆史身份與地位
陳玉成是太平天國運動的核心将領,封號“英王”(1859年晉封),以骁勇善戰著稱:
- 軍事成就:主導三河鎮大捷(1858年),全殲湘軍精銳李續賓部,扭轉太平天國西線危局;多次率軍轉戰皖鄂,鞏固天京(今南京)上遊防線。
- 戰略地位:與李秀成并稱太平天國後期“雙柱”,曾國藩評其“賊中最可恨者”,清方史料《剿平粵匪方略》稱其“狡悍為諸賊冠”。
- 結局:1862年因叛徒出賣被俘,于河南延津就義,時年26歲。
三、權威文獻佐證
-
姓名文化依據
名字中“玉成”的文化内涵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釋義:“成全,助之使成”。其命名符合中國傳統“以美德字入名”的習俗。
-
曆史評價來源
- 清廷官方檔案《清實錄·文宗實錄》載其作戰“剽疾異常”;
- 現代史學家羅爾綱在《太平天國史》中評其為“天才的軍事家”;
- 劍橋中國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肯定其軍事才能對太平天國政權延續的關鍵作用。
參考文獻來源
- 曾國藩奏折彙編《曾文正公全集》
- 清代官修軍事檔案《剿平粵匪方略》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清實錄·文宗實錄》
-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中華書局)
- Fairbank, J.K. & Twitchett, D. (ed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10
網絡擴展解釋
陳玉成(1837年—1862年)是太平天國後期核心将領,原名陳丕成,洪秀全賜名“玉成”。以下是關于他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概況
- 出身背景:廣西藤縣客家人(一說桂平),自幼父母雙亡,由叔父撫養長大。14歲參加金田起義,加入童子軍。
- 外貌特征:兩眼下有痣,遠望如四眼,被稱為“四眼将軍”。
二、軍事崛起與重要戰役
- 早期戰功:
1854年武昌之戰中率兵攀城突襲,一戰成名,升任檢點。後參與摧毀清軍江北大營、江南大營,解除天京之圍。
- 三河大捷:
1858年與李秀成合圍湘軍,全殲李續賓部6000餘人,扭轉皖北戰局。
- 西征與戰略失誤:
1861年西征湖北意圖解安慶之圍,但因李秀成延誤會師,導緻安慶失守。
三、政治地位與評價
- 封爵與職權:1859年封“英王”,與李秀成同為太平天國軍事支柱,被清軍視為“亡命之徒”。
- 曆史評價:
曾國藩稱其“悍将之才,千百年難見一次”,但後期因政治幼稚輕信叛徒苗沛霖,導緻被誘捕。
四、結局與影響
- 被俘就義:1862年因廬州失守退至壽州,遭苗沛霖出賣,被清軍淩遲處死于河南延津,年僅26歲。
- 曆史争議:其軍事才能卓越卻缺乏全局戰略眼光,未能挽救太平天國頹勢。
參考資料
以上内容綜合自太平天國史研究()、人物傳記()及戰略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愛養霸儒兵行詭道玻璃纖維逞技乘虛蹈隙齒籍侈卿從姊大恉頓豁方慎訪書煩猥粉連紙符檄公共衛生固體物理學孤虛孤彴花約嚼蔬吉財羯鼓霁岫蝌蚪文字蠟珠連棣俪句林籁泉韻柳編栗尾落交門冬牛胾偶對千裡燭前塗硗崅清俸诠明囷庾日增月益三公山碑山羊庶祈宋武台松筱廋詞獺祭鐵骢鐵鷹屯變完利吾當誣指象箸玉杯仙桡哮唬霞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