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乾》:“閑邪存其誠。” 孔穎達 疏:“言防閑邪6*惡,當自存其誠實也。”後以“閑邪存誠”指防止邪6*惡,保持誠敬笃實。《舊唐書·陸贽傳》:“閑邪存誠,猶恐有闕。”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閑邪存誠漢語 快速查詢。
閑邪存誠(xián xié cún chéng)出自《周易·乾》,是古代漢語中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約束邪念、保持誠實,即通過防備和禁止邪惡的意念,使内心保持誠敬笃實。其中“閑”意為防備、約束,“邪”指不正當的念頭,“存誠”即保持真誠。
雖未明确列出近義詞,但語義相近的表述包括“防微杜漸”“正心誠意”等,均強調自我約束與道德修養。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周易》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閑邪存誠》指的是人在平時生活中要保持心靈的平靜,摒棄邪惡的念頭,堅持誠實守信的原則。
《閑邪存誠》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門、衣、讠,總計12個筆畫。
《閑邪存誠》一詞最早出自《中庸》,是孔子的學生曾子所說。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是「閒邪存誠」。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閑」字的寫法是「閒」,表示空閑、休息,強調内心的甯靜;「邪」字的寫法是「嗟」,表示邪惡、不正當;「存」字的寫法是「存在」,表示保留、堅持;「誠」字的寫法是「誠」,表示真誠、誠實。
1. 《中庸》曰:「閑邪存誠,乃萬物之終始也。」(《中庸》是孔子的一部經典著作,這句話的意思是:保持心靈平靜,摒棄邪惡,堅持誠實守信,這是萬物生存的根本。) 2. “信而有勇未知免乎?”子曰:“信也者,邪與?誠與?”(《論語·子罕》)(這句話是孔子的學生曾子和孔子的對話,意思是:曾子問“一個人即使誠實,但沒有勇氣,還能保全自己嗎?” 孔子回答:“誠實是邪惡嗎?真誠是不是?”)
組詞:閑人、存心誠實。
近義詞:甯靜保持誠實。
反義詞:繁忙邪惡虛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