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邪存誠的意思、閑邪存誠的詳細解釋
閑邪存誠的解釋
《易·乾》:“閑邪存其誠。” 孔穎達 疏:“言防閑邪6*惡,當自存其誠實也。”後以“閑邪存誠”指防止邪6*惡,保持誠敬笃實。《舊唐書·陸贽傳》:“閑邪存誠,猶恐有闕。”
詞語分解
- 閑邪的解釋 防止邪6*惡。《易·乾》:“閑邪存其誠。” 李鼎祚 集解引 宋衷 曰:“閑,防也。” 唐 司空圖 《成均諷》:“緬推傷化之源,克裕閑邪之範。” 明 何景明 《雜器銘》序:“著之銘章,以時觀省,所以閑邪
- 存誠的解釋 謂心懷坦誠。語本《易·乾》:“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 孔穎達 疏:“言防閑邪6*惡,當自存其誠實也。” 晉 陶潛 《閑情賦》:“坦萬慮以存誠,憇遙情於八遐。”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閑邪存誠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閑邪存誠”是源自《周易·乾卦》的古典哲學概念,屬于儒家修養思想的核心表達。該成語由“閑邪”與“存誠”兩部分構成:
-
字義解析
- “閑”通“娴”,意為防備、約束,《說文解字》釋為“闌也,從木,門中有木以止人”,引申為限制不良行為(來源:《漢語大詞典》)。
- “邪”指邪念、不正當的思想,如《禮記·樂記》雲“奸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慝禮,不接心術”(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 “存”即保持、維護,如《孟子·離婁下》“存其心,養其性”。
- “誠”意為真誠、純正,《中庸》強調“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來源:《四書章句集注》)。
-
整體釋義
該成語指通過自我約束防止邪念滋生,同時保持内心的純粹與真實,體現儒家“克己複禮”的道德實踐觀。程頤在《周易程氏傳》中注解:“閑邪則誠自存,非既閑邪又别存誠,隻此一事耳。”
-
思想價值
其内涵與《周易》“修辭立其誠”一脈相承,被宋明理學發展為“主敬”修養工夫,朱熹稱“敬則萬理具在,涵養漸熟,則私欲自去”(來源:《朱子語類》)。
網絡擴展解釋
閑邪存誠(xián xié cún chéng)出自《周易·乾》,是古代漢語中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指約束邪念、保持誠實,即通過防備和禁止邪惡的意念,使内心保持誠敬笃實。其中“閑”意為防備、約束,“邪”指不正當的念頭,“存誠”即保持真誠。
2.出處與典故
- 源自《周易·乾》中的“閑存其誠”,孔穎達注解為:“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強調通過自我約束抵禦邪念,守護内心的純粹。
- 唐代《舊唐書·陸贽傳》中曾引用此語:“閑邪存誠,猶恐有阙。”進一步體現其在修身養性中的重要性。
3.用法與特點
- 語法功能:作謂語或賓語,多用于書面語境。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強調道德自律與内在修養。
- 結構:聯合式,由“閑邪”和“存誠”兩部分組成,邏輯并列。
4.例句參考
- “欲尋道源,先從自家心性中閑邪存誠。”(出自)
- 現代可引申為:在複雜環境中,需時刻保持清醒,閑邪存誠,堅守本心。
5.近義與關聯概念
雖未明确列出近義詞,但語義相近的表述包括“防微杜漸”“正心誠意”等,均強調自我約束與道德修養。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周易》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标準時區鄙背别類分門不赢纏迫揣力賜腥摧朽拉枯存亡絕續大慈大悲當地镫鋤诋辱方神風狸高敞關聘孤雊匦旌貴敬掴打合共後夫人話口黃塊塊畫攤簡辰交蝕久傳爵次困逼來路不明立少觀多龍椁龍拏虎跳麛卵冥間逆理藕灰潛珍清流傾聽羣毛溶漾入紹上控擅師聖代世統水來伸手,飯來張口水月鏡像滔滔不絶田課童稚亡其維桑缊韨五郎笑痕小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