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弦的一種。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樂律》:“琴中宮、商、角皆用纏絃,至徵則改用平絃。”
“纏弦”是古琴弦的一種類型,主要用于宮、商、角三音的演奏,其名稱和用途在宋代沈括的《夢溪補筆談·樂律》中有明确記載。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結構
“纏弦”指琴弦中通過纏繞工藝制成的弦(英文譯作“overspun wire”),通常以絲線或金屬絲為芯,外層纏繞其他材質以調節音色和張力。與之相對的“平弦”則無纏繞工藝,用于演奏徵音。
曆史文獻依據
沈括記載:“琴中宮、商、角皆用纏弦,至徵則改用平弦。”說明古琴不同音調對應不同材質的琴弦,纏弦用于中低音區(宮、商、角),平弦用于高音區(徵),這種區分可能與音色需求或演奏技法有關。
字形與詞義擴展
現代應用
雖然沈括的描述基于宋代古琴,但“纏弦”一詞仍用于傳統樂器研究領域,指代特定結構的琴弦。現代古琴弦材質已多樣化(如尼龍包金屬),但“纏弦”與“平弦”的分類邏輯仍被沿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