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巘的意思、疊巘的詳細解釋
疊巘的解釋
重疊的山峰。 南朝 宋 謝靈運 《晚出西射堂》詩:“連障疊巘崿,青翠杳深沉。” 唐 駱賓王 《秋日山行簡梁大官》詩:“攢峯銜宿霧,疊巘架寒煙。” 宋 範成大 《題畫卷》詩之一:“君看疊巘雲容變,又有中宵雨意生。”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岡東錄》:“伏流既洄,萬石乃出。崖洞盤鬱,散作疊巘。”
詞語分解
- 疊的解釋 疊 é 重複,累積:重(巒 )疊。層見疊出。疊羅漢。疊韻。疊嶂。疊翠。 摺:摺疊。鋪床疊被。 樂曲的重複演奏:陽關三疊。 筆畫數:; 部首:又; 筆順編號:
- 巘的解釋 巘 ǎ 大山上的小山:“陟則在巘。”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疊巘”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釋義
- 字詞構成:“疊”指重複、重疊;“巘”(yǎn)指大山上的小山或山峰(如《水經注》中“絕巘多生怪柏”即描述險峻山峰的景象)。
- 整體含義:形容山峰重疊、連綿起伏的地貌,常見于古詩文對山景的描繪。
2. 用法與出處
- 文學用例:
- 謝靈運《晚出西射堂》:“連障疊巘崿,青翠杳深沉。” ——描寫山巒層疊的蒼翠景象。
- 郦道元《水經注·漯水》:“其山重巒疊巘,霞舉雲高。” ——強調山峰的高聳與密集分布。
- 近義詞:重巒疊嶂、層巒疊嶂(均形容山嶺重疊連綿)。
3. 讀音與字形
- 讀音:“巘”讀作yǎn,與“眼”同音。
- 字形結構:部首為“山”,總筆畫23畫,本義與山體相關。
“疊巘”多用于古典文學或寫景散文中,既指自然景觀的層次感,也承載了詩人對壯麗山色的贊歎。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可參考《水經注》或唐宋詩詞選集中的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疊巘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山巒相疊的景象。它的拆分部首是山和巛,總共有12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漢語,它的繁體字是疊巖。
在古時候,疊巘的漢字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差别。
以下是一些使用疊巘的例句:
1. 山勢險峻,疊巘如屏,令人歎為觀止。
2. 這片美麗的鄉村被疊巘環抱着,宛如一幅畫卷。
一些與疊巘相關的組詞有:疊翠、疊峰、疊嶂。
關于近義詞,疊巘和疊峰、疊嶂是相似的,都形容山巒重疊的景象。而反義詞則是孤峰獨立、一峰獨秀等詞語,表示山峰獨立的景象。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