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宋詩鈔的意思、宋詩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宋詩鈔的解釋

總集名。清代吳之振等編選。編者因不滿明代前後七子尊唐詩抑宋詩之風,特編選此書,以示“宋詩之長”。編成初集一百零六卷,收宋代詩作一萬二千餘首,選錄作家八十四家(目錄中列一百家),各家均附小傳。是一部規模較大的宋詩總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宋詩鈔》是中國古典文學總集,由清代吳之振、呂留良、吳自牧編選,成書于康熙十年(1671年)。該書收錄宋代詩人作品,旨在系統整理和保存宋詩文獻。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其名稱可拆解為:

  1. “宋”:指代宋朝(960-1279年),标識詩歌的朝代屬性;
  2. “詩”:指詩歌體裁,涵蓋古體詩、近體詩等;
  3. “鈔”:通“抄”,意為輯錄、選編,體現編纂性質。

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記載,該書共收錄84位宋代詩人的作品,補遺16家,是第一部大規模宋詩總集。其編纂背景與清代詩壇“宗唐抑宋”風氣的轉變相關,通過選錄蘇轼、陸遊等代表詩人作品,展現宋詩“以文為詩”“以理入詩”的獨特風貌。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指出,現存最早版本為康熙十年吳氏鑒古堂刻本,具有較高的文獻校勘價值。現代學者錢锺書在《談藝錄》中評價其“雖擇焉未精,然規模初具”,肯定其在宋詩傳播史上的奠基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宋詩鈔》是清代學者編選的一部宋詩總集,其核心信息可歸納如下:

  1. 編撰背景與目的
    清代吳之振、呂留良等人因不滿明代“前後七子”推崇唐詩而貶低宋詩的風氣,特編此書以彰顯宋詩的獨特價值,打破“尊唐抑宋”的文學偏見。

  2. 内容與結構

    • 初集共106卷,收錄84位宋代詩人的作品(目錄列100家),含詩作約1.2萬首,每位詩人均附小傳。
    • 補編部分由管庭芬、蔣光煦完成,名為《宋詩鈔補》,進一步完善了初集的缺漏。
  3. 文學價值
    作為第一部大規模宋詩總集,該書系統梳理了宋代詩歌成就,為後世研究宋詩提供了重要文獻基礎,推動了宋詩地位的重新評估。

  4. 版本與影響
    該書以總集形式呈現,兼具選本性質,後常被用作“宋詩選本”的代稱,在清代詩壇引發廣泛讨論。

若需完整詩人名錄或具體詩作分析,可參考《宋詩鈔初集》《宋詩鈔補》原書或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對昂然自若按讨奧密傍人籬落幫助碧李筆墨之林不易之論蠶箔赤幹窗帏錯别字颠來簸去點葉敦穆恩覆二齊惡俗鳳葆封賜豐艶幹健高見遠識官成光施過君表寒點黃沙獄噍罵借古喻今結胎籍躝京相近習口耳之學礦石機窺涉苦筋拔力來回來去老狗理具籠狎批搗破亮潛逃倩笑岐道穹靈蘧廬沈恩書壇蘇秦讨面皮同難頹倚無骨無微不至香蛤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