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五帝 三王 。《文選·司馬相如<封禅文>》:“五三六經,載籍之傳,維風可觀也。” 李善 注引《漢書音義》:“五, 五帝 也;三, 三王 也。” 漢 揚雄 《羽獵賦》:“遐邇五三,孰知其是非。” 宋 程大昌 《考古編·正朔一》:“五三遠矣,其傳政無幾,然猶有可考者,莫尚於《詩》《書》。”
(2).五星三辰。 漢 荀悅 《申鑒·俗嫌》:“或問五三之位, 周 應也;龍虎之會, 晉 祥也。” 黃省曾 注:“五三,五星三辰。”
(3).約計數目之詞。猶言三五。《魏書·邢巒傳》:“彼土民望, 嚴 、 蒲 、 何 、 楊 ,非唯五三,族落雖在山居,而多有豪右,文學箋啟,往往可觀,冠帶風流,亦為不少。” 唐 呂岩 《絕句》之十一:“學道須教徹骨貧,囊中隻有五三文。”《敦煌曲子詞·劍器詞》:“聞賊勇勇勇,拟欲向前湯,心手五三箇,萬人誰敢當。”
“五三”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幾類解釋:
五帝三王
指傳說中的上古帝王與夏商周三代開國君主,常用于曆史典籍中,如《文選·司馬相如〈封禅文〉》提到“五三六經”。
示例:漢揚雄《羽獵賦》中的“遐迩五三”即指此義。
五星三辰
古代天文術語,“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三辰”為日、月、星,合稱象征天象規律。如《申鑒·俗嫌》中“五三之位”即此意。
約數詞“三五”
表示模糊數量,類似“三五個”。例如《敦煌曲子詞》中“心手五三箇”即形容少數人。
地名:五三農場
指湖北省荊門市屈家嶺管理區,曾是湖北省面積最大的國有農場。
如需更詳細文獻例證,可參考《漢典》《辭海》等工具書(來源:、8、10)。
《五三》是指農曆的五月三日,也稱為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同時也是龍舟競渡、吃粽子等活動的日子。
《五三》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日”和“月”,其中“日”表示太陽或天日,“月”表示月亮或月份。根據這兩個部首,可以知道它的筆畫為9畫。
《五三》的來源是因為端午節是農曆的五月初三,取其日期便得到了這個詞。端午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視為一種驅邪避兇的節日,人們相信在這一天重要的飲食習慣,如吃粽子和挂艾草,能夠祛病健身。
《五三》的繁體字是「五三」。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較為簡單,五月三日可以用「五月三日」來表示。
1. 我們每年都會在五三這天和家人一起吃粽子慶祝端午節。
2. 五三是個傳統節日,許多人會外出觀賽龍舟競渡。
五月、五日、五月節、五月風、五月花
端午節、龍舟節
元旦、春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