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牽線撮合。 清 洪昇 《長生殿·密誓》:“若果後來不背今盟,決當為之綰合。”
(2).聯結。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 奉常 雲:‘子不自註,則餘苦心不見,如“桃花瘦盡春酲面”七字,綰合己卯醉晤、壬午病晤兩番光景,誰則知者。’”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字必對舉,猶尚排偶,綰合上下,以承中間之轉注。”
“绾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拼音:wǎn hé
結構:绾(左右結構)+ 合(上下結構)
牽線撮合
指通過中間人促成雙方的聯繫或結合。例如清代洪昇《長生殿·密誓》中“若果後來不背今盟,決當為之綰合”。
聯結、結合
描述事物或關系緊密纏繞、交織的狀态。如清代冒襄《影梅庵憶語》提到“桃花瘦盡春酲面”一句“綰合己卯醉晤、壬午病晤兩番光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或不同語境差異,可參考漢典及《長生殿》原文。
绾合(wǎn hé)是一個漢語詞彙,拆分部首為纟和合,總共有12個筆畫。該詞源自古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常用的詞彙之一。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綰合」。
在古代,绾合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绾合的古代漢字寫法為「纟和貉」,其中的「纟」指的是絲綢,「和」則代表整齊、凝聚。這個字形結構中,上部的「纟」代表了細長的線條,下部的「貉」則是一個象形字,表示梳理整齊。如今的「纟」已經簡化為「纟」,「貉」的寫法已經改變為「合」。
绾合在古代常用來形容整齊、有序的梳理。例如:「绾合鬓尾」表示發髻梳理整齊,「绾合衣襟」表示衣襟整齊。這些例句中,绾合都用來形容整理後的物體的平整、有序的樣子。
绾合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語,形成新的詞彙。例如:
1. 绾合編發:指的是将頭發整齊地紮成一束。在古代,婦女常常将長發绾合編發,以展現端莊的形象。
2. 绾合紋飾:指的是在織物或陶瓷等物品上加上紋樣,使其面貌整齊、美觀。
3. 绾合規矩:形容人的行為舉止有條理、有規矩,不偏離正常的軌道。
近義詞:
1. 整齊:表示整潔、齊整,與绾合的意思相近。
2. 規整:表示整齊有序,符合規則的樣子,與绾合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反義詞:
1. 松散:與绾合相反,表示不緊固、不整齊、不緊湊的狀态。
2. 散亂:指的是無序、混亂,與绾合所描述的整齊狀态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